國際民航組織3年一度的大會即將於9月24日至10月4日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原先,隨著大會召開時間的逼近,已有不少評論聲音認為,台灣已不可能以觀察員身分參加此次大會,因此3年一度的國際民航組織又將與台灣擦身而過。而國際民航組織理事主席於9月13日邀請台灣,以「特邀貴賓身分」並以「中華台北」名稱參加大會,對於許多人而言,有點意外,但對應於兩岸現狀而言,又算合乎情理。
美國在台協會也以最快的方式表示,樂見台灣以「特邀貴賓」身分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顯見美國也同意支持這種模式。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能否達陣,受美國及中國大陸因素的制約。當中國大陸針對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兩個月前簽署支持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法案提出批評時,著實讓不少人擔心,台灣與今年的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似乎已經無緣。
大陸一直希望將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議題納入兩岸政治對話或談判的進程中。這給人的感覺是,台灣要繼續參與國際組織將是步履蹣跚的事。而此次台灣能以「特邀貴賓」的身分獲邀參加,確實有點意外。不過,這次兩岸「意外」的又共同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我們可以稱為「國際民航組織模式」或「蒙特婁模式」。
這個模式有3大特點:一、將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名稱與身分分開。「中華台北」似已成為兩岸及國際社會可以接受的名稱,而台灣的國際名稱能夠變動的空間非常有限,至於台灣的國際參與身分,則可因不同的個案而有所不同;二、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繼續參與國際組織的名稱將會堅持;而對於台灣的國際參與的身分,則可能保留彈性。三、「中華台北」這個名稱讓兩岸在處理國際參與的議題時,可以繼續在不形成所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框架內進行;而「特邀貴賓」身分,則可一定程度撫平台灣民眾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受挫情感。
「特邀貴賓」身分的形成,無可諱言的,代表著大陸的某種「善意」表示。我們相信,這種「蒙特婁模式」的形成有助於累積兩岸的互信,而且也代表兩岸願意共同以具創意的方式向兩岸深水區挺進。從 2008年以來,台灣很務實的認知到國際政治的現實,著重爭取參與攸關經濟民生的低政治的國際組織,未來兩岸可以繼續參酌此次蒙特婁模式,讓台灣可以繼續參與上述的國際組織,這樣將更能積累兩岸的信任能量。而這個模式顯然也是美國能接受的模式,因此可以創造美中台三贏的局面。
不過,「特邀貴賓」模式畢竟只是權宜的模式,我們希望兩岸能以九二共識及以九二共識為底蘊的「一個中國」架構為基礎,形成可以讓台灣既符合兩岸特色又合乎相關國際組織章程規定的模式,直接參與國際組織。(作者為中華科大副校長)
【1020918本文刊登於旺報C3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