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結果揭曉後,引發
兩岸強烈反彈,同聲宣稱絕不接受南海仲裁。這次南海仲裁案,很難得的讓朝野達成不接受仲裁結果的共識,但也許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是否必須徹底反思南海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角度,否則我們的處境有可能越來越艱難。
不管朝野政黨的南海觀點異同如何,基本上都是從陸地及陸權的視野來看南海問題,甚至用以制定我們的相關政策。於是,地緣政治成為我們理解南海問題的最終依據,以陸地為取向的角度成為我們規畫包括交通在內的各種政策的判準。台澎金馬都是個島,四面環海,可是我們的運輸90%以上是仰賴陸上交通,迄今仍未建立有效健全的海洋運輸系統;我們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是以陸地幅員為基礎;我們的國防安全戰略,長期以來一直延用陸權主義的思維,一直到最近才稍微做了一些修正與調整。
從陸地及陸權的視野來看,台澎金馬基本上只是大陸陸塊的延伸。掀開中國歷史或歐陸歷史,基本上也都是在陸地中心主義制約下發展的。如果我們試著從海洋的視野看世界會赫然發現,我們的星球3/4是海,因此,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應該被叫做海球,而不是地球。所謂陸地,不管大小,只不過就是被海洋所圍繞的大島小島而已。因此,台澎金馬基本上都是游在海洋中的鯨魚,可以通過海洋和太平島或世界各地連在一起。
受制於陸地中心主義的影響,近代中國沒有相應的海洋經營策略,從而受到善用海洋及海軍力量的列強欺壓。英國在近幾個世紀,從海洋的視野看世界,制定出海洋取向的經濟及軍事戰略及策略,從而讓英國擺脫做為歐陸板塊一部分的狹窄視野,創造了以海洋為基底的大英帝國。幾十年來,
台灣的經濟實力的累積,基本上受惠於我們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他們拿著一個包包幾乎跑遍全球各個角落,他們就像游在海洋中的魚,引導簇擁著台灣這條鯨魚游向世界。台澎金馬是整條鯨魚的不同部分,而今後我們更應該把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南海島嶼,都納入台澎金馬這條鯨魚的一部分,一起游向世界。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啟動與海洋成親的經濟戰略,建構鏈結台澎金馬及南海諸島的海洋運輸系統,不只讓我們的民眾有更深入的海洋視野,從而將台澎金馬及南海諸島都納入我們的生活及生存區域,進而讓我們可以伴隨著我們所依托的這條鯨魚一起游向世界,成為海洋的子民。
在太平島部署武器軍隊及航艦,基本上仍然都是陸地中心主義的思維,我們可以贊成這些陸地取向的布局,但我們更期待能夠從海洋的視野來看太平島。太平島不是孤懸在南海的孤島,它是台澎金馬這條鯨魚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通過經貿能源生態路徑,打通台澎金馬與太平島之間的任督二脈,讓台澎金馬與太平島這條鯨魚真正生猛的游動起來。
(本文刊登於1050720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