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逐漸用更彈性的「一中框架」取代「一中原則」,但目前看來「一中框架」仍只有一個架構,缺乏實際的內涵與細節。因此,北京的「一中框架」並不像是要把
台灣「框」進去,而是希望由
兩岸的紅、藍、綠三方共同來建構這個框架,用具有共識性質的「一中框架,兩岸共構」來取代各說各話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一中原則」具有比較強硬的意味,雖然暗指「原則上一個中國,實際的內涵尚可討論」,但既然是「原則」,便會讓人感覺是一種無法妥協的單方面宣示。至於現在常用的「
九二共識」,大陸方面的認知至少包括三點意涵:(1)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雙方努力謀求中國統一;(3)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認知存在歧異。而台灣方面基本上只強調第一點與第三點,合起來也就是「一中各表」,並已經逐漸淡化,或根本忽略了第二點。
因此,北京開始以一個「框架」的概念來改變原本彼此認知歧異的困境。「一中框架」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個意涵:(1)它涵蓋「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的精神,但在操作面上更具有彈性;(2)「原則」是單方面宣示的,但「框架」則應由雙方共同建構,兩岸必須取得共識,而不是各說各話;(3)框架代表著一個總體結構,在這個架構確定後,兩岸之間的談判便可以持續擴展到各個層面,之後所有的技術性、細節性、事務性的談判,都會涵蓋在這個框架之下。
「一中框架,兩岸共構」的概念是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例如之前的兩岸和平論壇,就是紅藍綠三方的對話。但
民進黨面對兩岸政策的一貫策略便是無論什麼議題都先予反對,諸如開放陸生、陸客來台、兩岸簽訂
ECFA,都是先「全盤否定」;等到確定實行後,他們便「概括接受」。這種態度事實上無益於兩岸和平穩定,更無助於兩岸建立互信。
須知,北京方面目前對於「一中框架」的內涵並無定論,換言之,「一中框架」的相關論述尚在建構階段。此時,如果我方進入討論、與之對話,此一框架便能由雙方共同建構。反之,要是等北京方面已經全盤思索過「一中框架」,變成一個具體政策端上檯面時,到時候我方將僅能選擇拒絕或接受,缺乏討論的彈性。因此,無論是
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應趁此良機,把握機會參與「一中框架」的共同建構,爭奪「一中框架」話語權與詮釋權,如此才能為台灣在未來不可避免的兩岸談判中取得最佳的籌碼。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