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總統就職以來,「南向」的政策風逐漸增強,甚至有嘎嘎作響之勢。新政府似乎想告訴人們,推動南向政策,基本上可以讓我們擺脫對大陸的依賴,甚至可以讓我們迴避「一中框架」的問題。在另一方面,「內向」的政策風也正式刮起來,新政府似乎也想告訴人們,他們不會像馬政府時期那樣拚兩岸,他們會拚內政,拉動內需,把經濟搞好。
在經貿、政治及文化等多維度的全球化發展的拉動制約下,全球存在著縱橫交錯的各種協議和組織,形成相互交纏的大大小小的義大利麵碗效應。推動著這些義大利麵碗效應發展的動力,除了包括經濟在內的種種利益趨動外,還包括種種的國際政治建制、原則和規範,而「一中框架」建制是其中的一個組成環節。
這次參加WHA,是新政府的第一個外交秀,竟以衛福部長通篇講話只提中華台北而完全沒提台灣來呈現,這應該已經讓新政府再度見識到,做為一種國際建制的「一中框架」的制約力。「一中框架」這個國際建制,是國際政治現實主義運作下的產物。
不管我們是要南向、北向或東向,只要我們一跨出台灣,就會被拋入上述所說的義大利麵碗效應之中,從而也都必須面對「一中框架」這個國際建制。我們南向所會面對的,不是一個個單獨的經濟體,而是種種的協議組織,以及由他們交錯而成的,並且受到「一中框架」國際建制制約的大大小小的義大利麵碗效應。我們如果進不了這些義大利麵碗之中,我們根本沒有什麼競爭力和籌碼,可以在南向過程中的種種經濟體中長期穩定地立足。
不管新政府喜不喜歡,兩岸在包括經濟在內的各方面,都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互賴,割掉或捨掉大陸市場這個元素,我們的內政和經濟真的可以推得順嗎?我們的經濟地理屬性,制約著我們必須走外向型的經濟發展道路,要搞好內政,必須我們的經濟能夠走得出去,不管是西向的大陸或南向的東南亞及南亞,都是我們必須經營的對象,但不管面向哪裡,我們都很難迴避「一中框架」的問題。
馬政府時期,透過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一中各表」,化解了「一中框架」的難題。新政府如果真的繼續想讓我們走出去,就必須嚴肅面對這個國際建制。
在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制約下,依循著「一中框架」,世界主要的國家都和大陸建構了類九二共識的建制,以便既可以和大陸建立邦交關係,又能夠和我們維持非正式的經貿文化關係。新政府如果礙於其意識型態的制約,不能也不願直接承認甚至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基於種種現實需要的考量,新政府還是必須設法和大陸重新建構符合民共交流話語需要的類九二共識。
【本文刊登於2016.06.01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