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於台北的大巨蛋與高鐵出了大問題,一時之間媒體對BOT討論熱烈。我向來不贊成BOT,願借報端一角,自文化的觀點說說個人的看法。
BOT的意思是公家的建設計畫,由民間出資建設並經營,若干年後還給政府。這是根據一個理論想出來的辦法,解決政府財政短缺的問題。理論是:民間的經營是有效率的,在政府手裏賠本的事業,到私人手裏可以賺錢。公家機關受到法規的約束,公務員做事花公家的錢不心痛,公事公辦的毛病大家都有經驗,所以BOT未嘗不是很聰明的想法。民間有財力的人士挺身為國家做些事情,實在是非常理想的。
不但是BOT,即使是OT,也是言之成理的。OT是指政府把計畫建好了,交給民間經營。政府不但每年可省下若干人事費與經常費,而且可期望民間經營得比較活潑,為更多老百姓服務。所以多年來,政府一直希望文化機構,如博物館,可交由民間營運。他們最常舉的例子是海洋生物博物館。
不論是BOT或OT,既有這樣美好的理想,又有外國成功的實例,我為甚麼不贊成呢?因為我們的文化中缺少為大眾服務的精神。
凡是政府推動的計畫,都是為了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物質的或精神的,所以在過去,政府花些公款,用預算支應,是理所當然的。國家的重大建設那有不花公款的道理?可是由於前面說的理由,借用民間的力量,在精神上,是假定民間企業家有以其經營能力服務社會的抱負。賺錢是當然的,却不是首要的目標。可是我們的企業家却是在商言商,把對國家計畫的投資視為賺錢的機會。在這種文化的氛圍中,到頭來吃虧的一定是社會大眾。
以大巨蛋來說吧,那個地點原本就不合適,因為有松山菸廠這個古蹟在中央,不可能避免兩者間的互相影響。若依BOT的精神,應該是民間建造大巨蛋的本身,然後經營未來的運作。可是民間所提的計畫却不是這樣。他們眼睛看到的是在巨蛋之外的空間,如何做商業性的運用。在觀念上,巨蛋賠錢是必然的,所以要用商業建設來彌補。其結果,松菸這個古蹟就被圍困在高樓之中了。
我不免想,如果用商業建築來彌補,市政府為甚麼不把這些可供建大樓的土地賣掉,用這筆錢來建大巨蛋呢?現在的做法難免使人懷疑只是一筆普通的生意,借用BOT之名而已!
高鐵與捷運幾乎是不可能賺錢的。我粗淺的了解,
美國的公共交通系統大多賠錢。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國的企業家願意爭取BOT案呢?原來他們是用政府的經費,或政府的保証來做交通建設。我不能說這些企業家沒有貢獻,但他們可以不負賠錢的責任,所以都不必對乘客的預估從事深入的研究,出現問題則抱怨當年政府的預估不正確。民間營運的重要意義,是能比較準確的控制支出與收入。從事重大交通建設對於國民旅行的行為不能認真掌握,民營的意義何在呢?
至於文教機構,據我了解,外國也還沒有BOT的例子。道理很簡單,文化與教育,完全為了公共利益,不能有商業行為或動機夾雜其間。英、美早年的博物館是完全免費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有所謂「使用者付費」的說法,英國的公立博物館才開始收門票,可是工黨執政後又免費了。美國的主要博物館雖有財務壓力,仍不願全面收費。世界上的公立博物館即使收門票,對學生大多也是免費的。如果由民間企業經營,以盈利為目的,其結果會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公辦民營不是不可以,民間要存一個幫國家忙的心態,而不是討政府的便宜,才能做得好。政府切不可把它視為減輕財政負擔的良方,而是可以更有效率為民眾提供服務!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98.10.11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