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是好政策。但今年度入學,設計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卻將導致更嚴重的競爭,而特色招生的北北基區只考國英數三科,也讓競爭變得更激烈。美意淪為折磨。
十二年國教,讓學生有更長的免費受教權,增加知識,可以培養更好
競爭力。教育部說該政策是在九年國教的基礎上,採取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達到提升品質、成就每個小孩及厚植國家競爭力三大願景。新制訂的《高級中等教育法》,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
我們認為如果財源沒有問題,延長義務教育是利國利民利己的政策。可是考慮現實的環境,明星高中的資源豐富,擠進明星高中,未來容易進好的大學。這造成其中的「免試為主」成了難以達到的大問題。另外也設計出特色招生方式,經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或甄選入學(採術科測驗),來篩選學生。
今年度十二年國教的第一屆升高中方式,教育當局的設計是以免試入學為主,並強迫學校免試名額須占75%以上。然就明星學校而言,基本上是免試入學占25%,而特色招生占75%。其過程是以會考(過去叫基測)成績,申請第一次免試入學,之後再進行各校特色招生的申請,如果都沒上,再以會考成績,申請第二次的免試入學。
會考原本規畫為精熟、基礎、待加強的ABC三個等級,但為了避免抽籤學生人數過高,另外加上A++、A+、B++、B+四種標示,作為超額比序的重要依據。然而免試入學雖化簡為繁,卻治絲益棼。因為第一次免試入學的名額非常少,加上超額比序還是沒有鑑別度,形成要擠明星高中的第一次免試入學申請將異常激烈,除了會考各科要A++,最後比的就是作文,因此現在國三生,已經有不少學子到補習班補作文。
至於「特色招生」,強調藉由「閱讀理解素養」及「數學素養」兩考科來檢視學生的學習力,最後還是要變相舉行考試來篩選。全國各地還是以國、英、數、社會、自然五科都考來進行,但獨北北基,卻只考國英數三科。表面上是縮小範圍,考得少,學生比較輕鬆,但卻恰恰相反。
在課綱明確的情況下,對於測驗的範圍一縮再縮,學生為求高分,就一遍又一遍地寫著大同小異的練習試卷,為的不是學習新知,而是力求不粗心大意。學生們在學習知識上的邊際效益幾乎已等於零,而邊際成本卻相當的大:浪費小孩子的青春,甚至極度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天底下還有什麼比整天練習反射動作、比賽小心等更無趣的學習?難怪很多人後來都無法廣泛的閱讀、學習;畢了業,再也不看書。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當局,認為十二年國教,就一定要「消滅明星高中」。然而面對現實下,又需設計出各項篩選的方式。可是明星高中名額限縮之下,就是更激烈的競爭。然而這樣的競爭是沒有意義的,不但傷害學生的競爭力,更讓整體國家的競爭力下降。
十二年國教該改的是教育的內容,能讓不同程度、興趣的學生在學校適性的多元學習,而不是更改考試制度來消滅明星高中。我們應努力讓每個學校都變成可以培養各式明星的明星高中。接受人的稟賦本來就不同,讓學生真正分流。而特色招生,一定要讓某科特別好的學生有辦法被篩選出來,接受特別的培養。
不少高中老師也認為程度類似的學生在一起,老師也容易教,學生的挫折感也不會那麼大。否則當學生程度差異很大,老師無法面面俱到,更難成就每一個小孩。明星高中的存在,跟前述五大理念中的因材施教、適性揚才,恐怕還更契合。
我們必須承認明星高中存在的事實。越想消滅,越限縮名額,造成前段學子的競爭就越激烈。得利的就是補習班、私立學校,受折磨的就是考生、家長。身為首屆十二年的國教學生的家長,對這一屆已經出去的命令,無法更改,感到無奈,但期望下一屆的舉才方式能更好。
(本文刊載於2014年2月11日中國時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