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發展國際醫療 有助人盡其才

國政評論 社會

作者: 楊志良 ( 2014年6月17日 11:49)
關鍵字:國際醫療

%
熱門指數
分享

是否積極推動國際醫療,以及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國際醫療,最近引起許多爭議及討論。但是台灣在醫療資金、醫學科技、照護品質等層面,在國際上均占有優勢,也是國人很大的驕傲,是台灣少數具國際競爭力的項目之一。任何興革必然有利也有弊,若因為過分的防小弊、除小害,反而將大利也一併除去,實在可惜,因此必須冷靜客觀的嚴謹分析利弊得失。

一般疾病 排擠有限

首先,從需求面上觀之,尋求國際醫療的人士,不太可能是為了小病、急診及慢性病,例如傷風感冒、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拉肚子及一般外傷等。加上法令不容許傳染病人進入台灣就醫,所以除美容、健檢外,國際醫療最大需求就是需要排程的、以外科系為主的選擇性醫療(Elective Surgery)。因此開放國際醫療對國人最常使用的一般疾病治療排擠有限,占台灣醫師人力四成以上的開業醫師,也不致因此大規模改為照顧國際人士。

那麼,會不會因此影響國人的選擇性醫療呢?只要對國內醫療體系稍有瞭解的人士都知道,台灣自從實施健保以來,包括專科醫師在內的醫師人數,以及病床數的成長,都遠超過人口的成長。選擇性醫療的主要項目,如白內障、人工關節、心導管置放支架、縮胃減重、前列腺摘除、心臟、腎臟、肝膽及骨髓移植(適合的配對及來源也是問題)等,都沒有足夠的病患。

限制開放 易失先機

除了特定名醫,其實不少人力及設備是閒置的,在醫院管理上稱為「吃不飽」。此外,如護理、檢驗、放射、復健、職能等等醫療人力及設備,也是供給過剩,只是沒有足夠需求能支付足夠薪資,吸引他們投入職場。

發展國際醫療,增加需求,反而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也可使更多年輕醫師投入這些專門科別。若此時不開放,大陸經濟日益發展,一旦可以提供更好的條件,人民有遷徙及選擇職業的自由,不可能限制他們「西進」,屆時台灣反而落得一場空。

另一方面,付錢觀光不會心存感激,但醫院救命,病患即使付費,也常心存感激,甚至願提供捐助以支持醫師研究發展。

勞逸不均 五大皆空

至於最被抨擊的「五大皆空」現象,黃煌雄監委根本是「下錯診斷,開錯藥」,問題不在健保,而在醫院管理者。因為健保給付是支付給醫院統籌運用,而非直接給個別醫師(醫事人員),醫院不願支付相應薪資予特別艱苦科別的醫師,勞逸不均,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當然會造成五大皆空。

在目前健保總額支付下,多數醫院仍有盈餘,所以問題是必須有「棍棒」將結餘分給醫事人員。就像SARS後,在各界壓力下,衛生署規定醫院床數與感染科醫師比,否則評鑑就不能通過,很快的各醫院就都有足夠感染科醫師了。因此只是增加支付標準(當然總額再微幅增加也是必要的),不對醫院實施「棍棒」,只是增加醫院結餘,擴建醫院及軍備競賽而已,對改善醫事人員薪資待遇不會有任何幫助。

問題是衛福部敢不敢得罪各大醫院的諸侯,規定各艱困科R1到R3(第一到第三年住院醫師)必須維持多少名人力,否則評鑑就不通過,如此,醫院自然會調整薪資工作條件,以吸引人才。例如目前一般R1薪資為6萬至8萬元,外科10萬元,如果提高到15萬元,還怕沒有「勇醫」投入外科嗎?

設立專區 有利管理

也有人認為目前制度下,醫院已可執行國際醫療,何必設立專區?但醫院內的二類病患混合,即使沒大小眼,健保病人也會懷疑「重國際輕國人」。設立專區反而容易管理,人力與設備利用明確,對國人就醫影響易於評估及調整。

台灣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的是促進專業人員在地就業,及提高薪資水準(醫院支出半數是薪資),國際醫療可促進更多年輕醫師(醫事人員)加入醫療行業,重大災難時也可有更多餘裕從事救災。

另一方面,Business is Business,國際醫療是商業行為,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一毛也不該少,如果規定至少一半外加給健保總額,以促進醫療體系均衡發展,不也是美事一件?

(本文曾刊登於2014/06/10聯合報名人堂)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亞洲大學教授
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科經

促成全民健保永續經營的新思維─推動國際醫療、新科技與商業模式
王健全 陳孝昌 ( 2017年2月10日 13:28 )

全民健保一向是台灣的驕傲,也為世界各國普遍稱頌,但近年來面臨財務拮据的窘境,迫不得已,在二代健保中增加了2%的附加保費,並對醫院申請健保費用進行總量管制,使醫院 ...

國政評論 社會

讓國際醫療與全民照護相輔相成
楊志良 ( 2014年7月22日 11:45 )

台灣是否應該發展國際醫療以及國際醫療應該如何發展,是否該在自由經濟示範區設醫療專區,至今仍各說紛紜。 支持者認為台灣發展國際醫療,完全具備醫療資金、醫療人才 ...

國政評論 社會

瞄準上醫產業 國內外醫療兼顧
黃明和 ( 2014年1月3日 17:28 )

國際醫療中心啟用,加入外貿協會一起推動,相信比衛福部單打獨鬥更有遠景;治病的醫療畢竟只占此產業一小部分,健康促進才是提振國內醫療及觀光產業的利基,國人不必擔心 ...

國政評論 社會

國際醫療 該不該發展?
楊志良 ( 2013年5月16日 10:27 )

台灣是否該發展國際醫療,一直有相當的爭議。把醫療當成產業者大力贊成,病友及醫改團體則全力反對,認為將導致醫療更加商業化,及排擠對健保病患的照顧,對一般基層民眾 ...

國政評論 教文

推動國際醫療相關法制作業 維繫健康產業優勢
趙麗雲 ( 2011年1月7日 11:51 )

  2008年金融海嘯摧枯拉朽之際,政府提出了六大新興產業,用以振興國內經濟。兩年過去了,這些產業的推動成果到底如何備受各界矚目,馬英九總統爰於日前宣示,將於2011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輕推」,讓台灣進步
楊朝祥 ( 2018年4月24日 08:19 )

「輕推理論」(Nudge Theory),Nudge一字的英文原意是「用手肘輕推」,而輕推理論就是運用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在不限制個人選 ...

社會

關於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22 )

一則由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及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意旨, ...

社會

關於台灣人口發展困頓無解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2024年將屆年底,這也使得相迎於2025年抑或中長期的人口發展樣態,實有其進行多方思辨、議論之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嚴肅看待當代台灣社會之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