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民進黨政府進行大規模的「正名」行動,先是將國營事業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中船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油改名為「台灣中油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接下來還要將駐外館處、各縣市的路名更改等等。民進黨政府這一連串動作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透過「正名」來遂行其台獨訴求,並將二○○八年總統大選操作成「統獨對決」,以轉移其執政成績不佳的焦點。
民進黨政府這一連串的「正名」運動,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首先,是引起台美關係緊張,美國國務院在聞訊後提出回應:「我們不支持台灣當局所採行有可能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或趨向獨立的行政措施,例如,美國不支持台灣當局管轄之實體改名」(We do not support administrative steps by the Taiwan authorities that would appear to change Taiwan’s status unilaterally or move toward independence.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for instance, support changes in terminology for entities administered by the Taiwan authorities)。美國國務院並逐字唸出陳總統於二○○○年就職演說的「四不」承諾。
其次,是遭到反對更改國營事業名稱的人進行大規模抗爭,例如,中油、中華郵政員工等,都已經展開大規模的抗議行動,不但影響現階段該公司的正常營運,未來恐怕這些員工在抗爭失敗之後,也不會為改名之後的公司賣命。
第三,是改名所遭致的金錢損失,這些國營事業改名,必須更改文件、印信、網名、招牌等跟公司名稱有關的一大堆資料,所費不訾。
第四,是國營事業原有商標及商譽損失,國營事業改名後,原有商標消失,若是遭人搶註冊,肯定會引起商務糾紛,而新商標是否為消費者接受則不得而知,勢必要先花一筆為數龐大的廣告費來重新建立商標的公信力及商譽。
國營事業改名的損失完全是由公司負擔,就是政府負擔,也就是用納稅義務人的錢來負擔,全國人民是否願意承擔改名所招致的損失,大家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值不值得?
也許在民進黨政府心中,「形式上正名」比「實質上績效」來得重要,這種只問政治正確,不問經營專業的治國方式,正是民進黨執政近七年來,導致台灣經濟成長緩慢的最重要因素。
我們不禁要問民進黨政府,「中華」、「中國」等字眼究竟有什麼萬惡不赦的罪孽,一定要用「文革式」的批鬥方式將之去除。民進黨政府不要忘記了,早先的台灣移民,大多數是來自中國大陸福建泉州、漳州的閩南人,客家人的祖先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廣東梅縣一帶,而一九四九年來台的移民人則是來自中國大陸各省,所以說目前絕大多數居住在台灣的人民,其祖先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都是炎黃子孫,同屬於「中華民族」,這是一個客觀的歷史事實,難道民進黨將「中華」兩字正名掉就可以否定自己祖宗的血源。
其次,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抵禦共產黨的侵略,使台灣免於赤化,台灣才有日後民主自由的發展環境;中華民國政府正確的發展策略,台灣才能開創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守護神,對台灣發展的貢獻,也絕對不是民進黨用「正名」就可以抹煞的。
再者,台灣所倡行的孔孟儒家思想;所祭祀的武聖關公、媚州馬祖;所過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慶習俗;所用的語言文字,都是傳承自中國大陸。當前的台灣文化是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之上,再融合歐美及日韓的文化發展而成,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根,也絕對不是用「正名」可以刨去的。
民進黨政府用「正名」來遂行其台獨的目標,根本是在否定歷史事實,否定自己的根源。民進黨應該要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台灣要在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三個中華」的根基上,才會有永續的發展,否則這一任政府用文革式的鬥爭方式否定台灣的過去,下一任政府若再用相同方式否定這一任政府的作為,那台灣恐怕永遠都處於鬥爭狀態之中,哪有什麼發展可言。
最後,奉勸民進黨政府,人在公門好修行,執政的良窳關係人民的生活甚鉅,政府應以人民的福祉作為施政的依歸,不要再搞不切實際、自我否定的「正名」運動。
(本文刊載於96.02.13 中央日報網路報,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