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迫之下,布希總統正在逐步修正美國對中東的全盤戰略。而民主黨自由派人士稱,布希正從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強硬立場全面敗退、潰不成軍。其實並不盡然,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強權,美國面對伊斯蘭極端教義派的挑戰,絕無退縮或認輸的可能。
白宮採取的路線,是逐漸修正過去的錯誤,按部就班地付諸實施。去年,老布希當總統時的國務卿貝克與民主黨籍前眾議院外委會主席漢米爾頓獲指派組成「中立而公正」的專案委員會,全盤檢討美國對伊拉克政策,提出報告與建議,是第一步。年底前接受國防部長倫斯斐的辭呈,代以貝克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蓋茨,則是第二步。
元月初,布希宣布在伊拉克增兵二萬一千人,但同時將伊境內維護治安的主要責任移交給伊拉克總理馬里奇領導的合法民選政府。今後伊境維護治安的重責大任交給伊拉克將領,美軍只配合伊軍行動,清除不論屬於什葉派或遜尼派不聽政府命令的民兵。所傳達的訊息既有進也有退,是第三步。
民主黨立即動員反對增兵,白宮沉著應付。二月七日,參議院就民主黨所提不具約束力的反對增兵決議草案表決。雖有六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仍以四十七對四十九票些微之差未能通過。另一方面,為等待伊拉克國會通過開放外人投資石油工業的立法案,萊斯國務卿直到一月十日還擺出高姿態,誓言美國不會與伊朗直接商談中東和平問題。但三月六日,萊斯突然藉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作證之便透露說,美已接受伊拉克政府的邀請,將派大使級代表出席三月十日與十一日在巴格達召開討論區域和平的國際會議。這才是精心設計的第四步。
這次會議雖由伊拉克政府主動提出,應邀者應該都是中東地區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埃及、黎巴嫩、土耳其、阿富汗等。但美國最討厭的伊朗與敘利亞也在區內,地主國伊拉克既然邀請了這兩國,美國也只好「客隨主便」,和他們同坐共商任何議題。
《華盛頓郵報》透露,美國與伊拉克磋商的結果,馬里奇總理已加邀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派員出席,把它變成一個討論如何幫助伊拉克恢復和平的大型會議。這是中國古已有之的「金蟬脫殼」法,把迄今為止由華府獨斷獨行的伊拉克問題,變成安理會的頭疼。美國仍可在幕後遊說活動,卻可聲稱在遵行貝克委員會的建議,堵住民主黨人七嘴八舌的議論。
有意思的是,布希政府在與北韓「六方朝核會談」達成初步協議後,發現了辦外交「打鐵趁熱」的好處。報載北韓外務省副相金桂冠已抵華府,將與國務院對等官員舉行依照「朝核六方會談」聲明設置的「朝美關係正常化」小組會議,雙方如商談順利,所獲結論將提報預定三月十九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六輪會談」。結局雖然無法預知,但兩個敵國間的關係,變化如此之大與步驟如此之快,在外交史上可稱奇蹟。
本星期六在巴格達召開的大使級「中東和平會議」如果有成,依照美國設計,伊拉克政府緊接著在四月就要召開外長級會議。那時萊斯以國務卿身分,將與伊朗外交部長莫塔基同為伊拉克外長柴巴里的佳賓,平起平坐,共同商討所有與中東和平有關的問題。《華盛頓郵報》說,美國要伊拉克政府到時再加邀「八國集團」(G8,俗稱「富國俱樂部」)其餘成員參加,亦即除英、法、俄之外,德國、日本、義大利與加拿大都會被邀。華府的用意很清楚:出席國家愈多,美國的肩膀就愈輕鬆;相對而言,加在伊朗和敘利亞身上的道德壓力與國際期望就愈大。
自從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推翻了「孔雀王朝」,暴徒占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後,兩國斷交迄已廿八年。雙方不斷惡言相向,歷任美國總統中尤以小布希最討厭伊朗,稱它為「邪惡軸心」的一員。去年十二月廿六日,在美國強大壓力下,聯合國安理會史無前例地在耶誕節次日開會,全票通過第一七三七號決議,引用聯合國憲章第七章條文,威脅伊朗若不立即停止秘密提煉可供製造核子武器的材料,將面臨制裁。雖是空言恫嚇,多少有點作用。
伊朗真正的困難,是不論「最高領袖」哈米尼或總統阿瑪迪尼杰只會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不懂治國。空有豐富石油資源,卻因管理不善與受各國禁運影響,設備陳舊,產量日減;而過去倚靠國外售油收入的國庫,為應付政教合一的龐大開支,已日益捉襟見肘。
現在伊拉克主動邀請區域各國共商中東和平,說不定有達成某種協議的可能。美國雖然「應邀」參加,我幾乎可以斷言,本周六大使級會議時,代表美國的駐伊拉克大使哈里札德態度會比較溫和,而其目的只在誘使伊朗出席下月的外長級會議。到那時,萊斯國務卿肯定會恢復她的強硬姿態,一手拿著胡蘿蔔,另一手拿根大棍子,因為美國與伊朗間雖尚未到面對面談判的時刻,「先聲奪人」永遠是外交技巧的秘密武器。
(本文刊載於96.03.05 中國時報第a14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