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多次強調
台灣今年第1和第2季
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中都居第1,全年經濟成長率也會是第1;國際機構認定台灣的總體經濟穩定度第1,也是全球四大創新國之一。言下之意,都是她和執政團隊的功績,所以應該讓她連任,讓經濟動能維持下去。
數字會說話,但數字也可以用來扭曲或說謊。在「經濟發展」的研究論證中,沒有人會用某一季度的經濟成長率為基礎來進行探討或比較,因為每一季的經濟變數極大,會產生相當的波動,除非是自己和自己的前一年度比較當成參考,否則進行國際比較沒有意義。若要進行國際比較,會用較長的期間相比,至少也要以年度為基礎;而今年尚未過去,未來幾個月在國際情勢緊張動盪之下,台灣在四小龍中可否拿第一尚屬未知,當然就無法用在選戰來攬功,所以蔡總統自創了用季度或半年來比較的模式,可以稱為相當具有創意的「蔡式競賽法」!
可是,難道您不覺得怪怪的嗎?台灣今年無論如何經濟成長率必然低於3%,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台灣只有2%,顯著低於全球平均的3%,連受到貿易戰衝擊的
美國都被預測有高於台灣的2.4%,更別說愛爾蘭高達4.3%,台灣如此低的經濟成長率值得到處炫耀嗎?
新加坡和香港是區域的金融和服務中心,會受到周邊腹地經濟榮枯較大的衝擊,所以波動較大。過去幾年這兩地的成長率都超過台灣,現在受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的確較大,但在貿易戰休止或緩和之後,其成長力道也將會超過台灣和南韓。蔡總統挑現在對香港和新加坡不利的時機來炫耀,有趁人之危之感。南韓則是前兩年提高最低工資過頭,企業承受不了,加上受美中和日韓貿易戰雙重衝擊而下滑,但也只和台灣平手,這樣能說台灣有多好、拿第一嗎?這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其實,2018年台灣經濟成長率2.6%,落後南韓的2.7%、香港的3%和新加坡的3.1%,為四小龍之末,蔡總統好像都不知道。更別說,台灣去年的人均生產也在四小龍中排名最後,即使採用對台灣較有利的物價調整資料(PPP),新加坡為10萬345美元、香港6萬4216美元,台灣5萬3023美元,南韓4萬1351美元,台灣還是遠遠落後星、港,只領先南韓,排名第3。不談這些最重要的比較,卻自創「蔡式競賽法」,好拿變幻莫測的「季冠軍」,為選舉而成短視近利、扭曲台灣落後的事實,能不令人感慨嗎?
蔡總統還提到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
競爭力評比中,台灣拿到「經濟穩定」和「創新」兩項優異指標,卻不知台灣在12項的中分類指標中,「政府前瞻性」是台灣所有指標中最差的,意味著台灣民間的活力足夠,但政府卻是拖垮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最大禍首!若非政府表現太差,台灣經濟早已脫胎換骨了。面對這樣的事實,蔡總統竟然還能自嗨如此,也真是開了大家的眼界。
(本文刊載於2019年10月21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