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2017 RCEP Leaders’ Meeting。)
離
總統大選愈近,蔡總統現出席公開場合都強調「
台灣經濟成長卓越,已經是亞洲四小龍第一!」但我們是否可如此樂觀看待台灣經濟?我相信這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問號。依據世界銀行(WB)數據顯示,去年新加坡經濟成長率為3.1%、香港3.02%與南韓2.66%,台灣未成為亞洲四小龍第一。但2019年香港遇到反送中事件、南韓處於日韓貿易戰、外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經濟成長率為3.04%,確實台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其他三國。反觀現今台灣無法留住人才、薪資不振、
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實質現狀,讓人民對台灣未來經濟前景不如蔡總統來得樂觀。
民進黨執政快四年,
兩岸零互動、且與台灣高度利益重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
RCEP)明年正式簽署。台灣區域經濟邊緣化將成為事實。
由東協組織(ASEAN)發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歷時七年協商,2020年正式簽署協議。東協國家看似擁有高的經濟成長率(GDP),但卻依舊是缺乏
競爭力且有待開發的國家,如緬甸、寮國等國家。在面對中美貿易競爭下,東南亞經濟較弱的國家會受到嚴重打擊。根據東協組織(10個國家)統計去年經濟成果來看,貨品貿易只成長9.3%,服務貿易相較去年也只成長了7.7%。在外國直接投資中有28.8%來自
美國、15.9%東協國家內部投資、14.2%來自歐盟、13.7%來自日本。意外地是,只有6.7%是來自中國大陸。
各國家因自身的利益考量,正利用經濟措施達成政治目的;東協組織為了推進2019年到2025年的數位整合架構行動計畫(DIFAP),亟欲達成RCEP,並希望各國投資東協國家的基礎建設。但RCEP對印度最大的衝擊是會員國家間產品關稅減免,總理莫迪認為會造成印度弱勢產業如農業與中小企業受到損害而決定退出。日本揚言無法接受沒有印度的RCEP,是希望以印度作為夥伴制衡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長期都希望儘快達成RCEP外,積極拓展貿易對象並鞏固
一帶一路合作關係,降低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南韓總統文在寅提出「新南方政策」,與東協組織簽訂自貿協定外,更進一步希望東協國家能支持半島無核化。
RCEP是包含15國的大型自貿協議,過去日本、南韓與中國大陸曾有意願先簽訂三國自貿協議。但長期以來,中、日間的歷史紛爭難解,外加上日、韓也因為過去二戰時徵用工的訴訟案未解,三國自貿協議難以達成。2019年日本對南韓所需的材料進行出口管制,南韓也提反制措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現日韓貿易戰出現緩和的趨勢,雙方願意開始展開對話。
經濟利益是絕對利益,而非是以相對利益為基礎。政治利益則是一場相對利益的賽局,貿易戰只是國家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段。這新型態國家間的戰爭,將以貿易戰開始,試想台灣的未來,是否會淪為大國競爭中的犧牲品?
就區域經濟情勢而言,CP
TPP去年已經生效,台灣要加入的條件必須要會員國共同承認。會員國中之一國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就難以加入。此外,日本主導CPTPP並加入RCEP,同時加強與美國印太戰略結合,再與大陸一帶一路以第三方市場合作方式加強關係,台灣只是日本利用來增強利益的工具。RCEP的會員國與蔡總統的「新南向政策」中之國家高度重合,且利益相符,但台灣卻囿於
兩岸關係的僵局,無法將RCEP當成首要加入的目標。至於
ECFA,WTO建議以十年為期自由貿易(
FTA)協商期間,若無繼續協商,雖無硬性規定終止日期,但ECFA的協議條文規定,其中一方是可以用書面方式終止條約,並自通知一方之日起的一百八十天終止條約。
是的,台灣被邊緣化的可能性很高、且會成為大國貿易競爭的犧牲品。若不正視問題,蔡總統口中的「亞洲四小龍第一」就是數據包裝、華麗不實的說法而已!
(本文已刊登2019.12.04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