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總統主持「三年有成 臺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
就在選前約莫一個多月的時候,多數「政治評論家」在
美中貿易戰及香港抗中事件下,推估
蔡英文選情樂觀。照這個情勢走到今天,蔡英文目前應該是「躺著選」的順風局面,不會有泛綠支持群眾在網路上的集體焦慮,更不會發出積極投票動員令去號召「唯一支持蔡英文」等等的情事。
過去半年來,網路上流傳各種堅定支持
韓國瑜的立場主張,這都是藍軍人士這段時間的自我安慰與信心強化的機制;但是,就這2個星期,因韓國瑜在合計4場政見發表會及辯論會的精彩表現,加上數場成功的造勢活動,有效安撫了藍色群眾的焦慮;在各個造勢場合,及到場的群眾,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所以,目前又出現了「造勢動員不等於得票」的說法,只不過這次變成是綠色支持者之間相互傳遞安心的防杜恐慌藥劑。
會出現綠色支持者的集體焦慮,擔憂選戰會輸,這其實已經說明,他們也不再相信
民進黨中央的信心喊話,以及政治評論家鋪天蓋地的說法。如果韓國瑜民心盡失的話,那為何綠軍的造勢場合普遍出現遊覽車動員?又為何藍軍的造勢場合,其人數遠遠高過於蔡英文的造勢場合。而這樣的情勢,也逼得蔡英文,化整為零,轉為跟各個區域立法委員候選人,以站立街頭的方式爭取社會支持。
於是,多數民眾就會往前推找一個堅實的參考數據,而這個數據就是2018年11月24日的地方
九合一選舉。那次的選舉結果,
國民黨拿下15個直轄市、縣市首長的席次,而民進黨由13席驟降為6席;而這6席之中,有3席是地方首長施政表現良好,與傳統深綠選區無關,也與蔡英文總統的施政表現無關所致。也正因為這是一個堅實的參考指標,加上這些地方百里侯繼續在地方展現加持的影響力,所以讓綠軍的群眾在選前出現了集體性的擔憂與焦慮。
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敗選,這等於是
台灣多數老百姓否定了蔡英文2016年到2018年年底這兩年半的施政成果。然而,敗選後的民進黨或是蔡英文改變了什麼?其實多數沒有改變,他們先是去否定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結果,認為這是台灣百姓一時不察,以及被韓國瑜美麗的口號語言給騙去。除此,他們堅信過去所作所為不但沒有錯,而且更要堅持下去。所以,軌道建設延伸了,行政院各部會的內部專業審議沒了,公投被沒收了,百姓被查水表了。
這是一廂情願,還是集體自我催眠,一覺醒來卻發現1月9日在台北的凱道上,竟然塞滿了密密麻麻支持韓國瑜的民眾。筆者不願意陷入造勢人數數字的討論,但這個壯觀的人潮聚集,讓各界驚呆了,更讓各政論名嘴傻了,也讓民進黨慌了。所以,現在整個社群網站,都是告急與動員,這是兩個月前難以想像的事情。
(本文已刊登於109.1.10 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