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總統主持「三年有成 臺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
蔡英文國慶演說出爐,主軸聚焦將「堅韌之島」打造為「韌性國家」,提到透過強化「四大韌性」,以打造更強韌的「韌性國家」,作為國家發展目標。2021年國慶演說承繼2020年蔡英文勝選演說「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之基調,認為如今
台灣已成為備受世界肯定的「堅韌之島」,接下來的任期,蔡英文將進而「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
這次國慶演說,蔡英文將勝選演說與國慶演說結合,台灣中國之兩國論基調清晰,並且首次引進日本表演團體來台表演,更將中華民國國慶活動延伸至海外,三個會場同步,蔡英文的論述由台灣從疫情中逆勢前進,接下來面對下波挑戰,如何打造精實的四大韌性,之後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逐次鋪陳論述。
在國慶演說第一部分,聚焦在台灣成為更好的國家,一方面宣傳10月13日,邊境管制即將放寬,說明與疫情並存的心意已決,這意味著台灣將擺脫疫情的陰霾,邁向正常生活嗎?每天四五萬確診數字又代表什麼意涵?蔡英文感謝為防疫工作付出、共同撐過這段艱辛過程的全體國人,蔡英文更進一步指出,不僅台灣的防疫表現受到世界肯定,台灣也在全球經濟衰退中逆勢成長,「感謝台灣人民的共同努力,把台灣往前推進了一步,成為我們心中更好的國家。」,對此蔡英文各項心跡明顯。
其次,蔡英文演說的第二部分,為「下波挑戰當前,冷靜面對、共同解決。」據指出,蔡英文強調,這一局能夠化險為夷,不代表下一局就會風平浪靜,疫後的世界秩序正在劇烈變化,包括:全球通膨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風險、持續進行中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極端氣候帶來的異常災變、自由民主世界秩序遭受挑戰等,下一個階段挑戰更大,台灣必須沉著面對、共同解決;由此,蔡英文將揭示在她接下來的任期當中,不僅要站穩「四個堅持」的立場,更要透過強化「四大韌性」,以打造更強韌的「韌性國家」,作為國家發展目標。
再者,在第三部分,「打造更精實的四大韌性,打造韌性國家」,蔡英文逐一闡述如何以更精實的「經濟產業」、「社會安全網」、「民主自由體制」及「國防戰力」等「四大韌性」,打造更為強韌的韌性國家。在「經濟產業」上,必須「因應經濟變局,布局產業未來」。蔡英文認為,打造「韌性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經濟產業的韌性,包括持續推動管控通膨、穩定金融市場、產業布局、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接軌國際供應鏈,以及淨零轉型等。
蔡英文將從這六個面向,提出政策主張,建立能夠在逆勢中,因應變局、站穩腳步,更具有韌性的經濟與產業,來因應當前全球通膨和衍生的金融緊縮,所帶來經濟衰退和金融波動的急迫風險。而「社會安全網」的重點為「完備社福醫療,強化社會安全網」。完整建構並強化社會安全網是施政的重中之重,未來,政府將持續提升包括醫療救護、災防緊急應變、全方位社會照顧與社會住宅等四個面向的能量,提供國民更完整、更周全的照顧。蔡英文將強調,「接住每一位需要協助的國民,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另外,在「民主自由體制」上,蔡英文重申「深化民主體制,爭取國際支持」。蔡英文認為,「民主韌性」的建立是守護台灣的關鍵,必須透過三個面向持續強化。首先,是讓自由民主體制成為全民共識;其次則是強化資訊的透明、強化錯假訊息的辨識;第三即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緊密連結民主盟友。蔡英文將強調,「對外,民主是定位台灣的國際角色,對內,更是強化社會韌性的核心戰略。」。
對於外界關心擔憂的「國防戰力」,蔡英文認為,重點在「提升國防戰力,凝聚民心士氣」。總體來說,蔡英文强調四個不變。
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部分,在尋求內部共識上,蔡英文說一套做一套,抹紅在野黨自然不在話下,為了選舉,為了選票,把救國團、婦聯會和救總往死裡打,試問朝野如何團結尋共識?蔡英文要尋的是朝野反中抗中保台的共識,而不是真正的朝野和解共識。
蔡英文演說的第四部分,將闡明「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蔡英文曾在2020年的勝選演說中說,「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承接此基調,蔡英文將表示,國際疫情蔓延兩年多的時間,台灣在防疫、經濟等各項領域的表現已經成為備受世界肯定的「堅韌之島」,接下來的任期,她要持續打造「韌性國家」,而台灣的經濟、安全、民主都牽動世界局勢的發展,因此不僅要延續去年所講的「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更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
蔡英文洋洋灑灑講了那麼多,要面對那些長期困擾台灣社會、充滿分歧、難以取得共識的議題,更必須去凝聚共識,找出社會大眾普遍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進而化解這些長年的爭議,台灣才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往前走。問題在於當蔡英文不斷給在野頻送紅帽子的同時,如何和解?如何找尋共識?當蔡政府一意孤行以
轉型正義的大帽子,强加在時代背景下社團壓力,枉顧他們對國家與社會的貢獻,如何找尋共識?如何齊心協力?
總之,蔡英文要朝野尋求共識,但沒有和解,要一言堂的共識是不可能的。抹紅抹黑在野不斷,當在野各黨與她看法有歧異時就喊出要尋求共識,蔡英文應當反求諸己,看看這幾年來究竟做出哪些有益朝野和解之事?華麗的詞藻掩蓋不了為選票不擇手段的起心動念,
兩岸回不去了,朝野和解找尋共識,恐怕也只是嘴上功夫罷了。
(本文刊登於111.10.11風傳媒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