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景氣循環包括,擴張 (expansions)、衰退 (recession)、收縮 (contraction)以及復甦(recovery)等四個階段。任一國家均難逃此循環,不同的只是擴張期間與收縮期間的長短。
國發會(原經建會)自一九五四年確認第一次景氣循環開始,截至二0一六年初已進入第十四次循環的谷底,平均一個循環達五十三個月;而第十五次循環則自二0一六年二月開始,到二0二二年一月達到高峰,擴張期長達七十一個月,之後進入衰退期,今年能否落底,何時落底,頗值關切。
首先,由國發會發布的二月景氣燈號仍為代表「低迷」的藍燈,這也是自去年十一月以來的第四顆藍燈,綜合判斷分數跌至十分,離最低分僅差一分,續創近十四年新低紀錄。由於出口持續衰退,再加上景氣的同時指標持續下跌,上半年恐怕難以擺脫藍燈。
其次,今年三月經季節調整後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中斷一個月擴張後轉為緊縮,指數回跌至百分之四十七點三,製造業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十一個月緊縮。此外,對GDP貢獻最大的出口項自去年九月開始衰退,甫公布的三月出口年減百分之十九點一,連續七個月負成長,第一季出口規模年減近二成。
尤有進者,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三月的營收意外地月減百分之十點九,年減百分之十五點四,為近十七個月低點,顯見全球
經濟成長趨緩,終端需求依然疲軟,企業去庫存情況仍嚴峻,真是春寒料峭。有道是,一葉知秋,半導體是
台灣重要的出口產業,由此觀之,今年首季出口表現可能較主計總處預估更糟;若要止跌回升,恐要等第四季才可能有機會。
政府近期發放六千金現金,還稅於民,但能否提振消費動能?理論上,發放消費券及普發現金確實可提振消費,創造乘數效果。
美國的經驗發現普發現金政策可觸發的邊際消費效果約零點二五至零點三倍,進一步貢獻GDP成長。不過,倘民眾若將錢存起來不消費,則產生的替代效果大,那麼刺激內需消費的效果就大大打折扣了。
除了經濟因素外,
兩岸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一直是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因素。君不見,
蔡英文總統結束為期十天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返抵回門後,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立即於四月八至十日在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在共軍對台進行圍島軍演的第三天,美軍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進入南海南沙群島附近執行「自由航行權」。由美國聯準會經濟學家所編製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台灣在今年一月為零點一七,但二至三月分別升至零點三七及零點三六,雖不及去年八月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來台時的零點七七;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將衝擊外來投資及出口表現,不利經濟成長。
全球今年景氣積弱不振,台灣難置身度外,雖然在新冠防疫措施逐漸鬆綁後,消費回升,惟蛋價及食物、汽油價格持續上漲,再次推升通膨。主計總處於二月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一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一六,均較去年上修。元大寶華則於三月底下修今年GDP只剩百分之一點九一,CPI年增率也上修為百分之三點三九。國際貨幣基金(IMF)亦下修至百分之二點一。看來,景氣要落底最快也要下半年了。
(本文刊於2023年4月17日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