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謝長廷先生給人「奸巧」的印象,蘇貞昌先生一向擁有「誠懇、踏實」等人格特質的評價,所以「轉移焦點也不能改變涉案的事實」,才有高度的說服力,而成為傳頌一時的名句。但是,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下來,蘇先生真的令人大失所望。
既然是「政見發表會」,雙方陣營總難免有些相互批判、駁斥的發言,但是總應該以政見訴求為主吧。蕭先生在第一輪中穩健的提出國民黨的競選政見,並且在第二輪時充分說明近日備受民進黨污名化的「兩岸共同市場」主張。誠如蕭先生所指出的:「大家若有意見可以討論,但不能用民粹操縱、污名化」,可是蘇先生提出什麼可以讓大家討論的政見嗎?
蘇先生有一段打預防針式的自我辯護:「副總統只是備位,好的副手不應發表自己的政見」,這完全是誤導的說法。副總統當然是備位,但並不是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否則,怎麼還能被視為具有「輔佐元首」的功能呢?副總統的意見,一是絕對不可以公開跟總統唱反調,二是必須在體制內向總統表達。
而蕭先生的案例又極為特殊,「兩岸共同市場」原本就是蕭先生的創見,也因為這樣的創見深獲馬英九先生的認同,所以才受邀為副總統候選人。換句話說,「兩岸共同市場」已經不是「蕭副總統候選人」的個人意見了,而是「馬總統候選人」的政策主張了,蕭先生應邀闡述「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甚至為之辯護,可以說是最佳代言人。
反觀蘇先生的兩輪發言,大部分是針對國民黨、馬蕭、以及中國大陸加以攻擊,而且幾乎都是跳躍式的論斷,例如馬英九「反對總統直選」,或者極為偏頗的陳述,如「二二八後國民黨軍隊從台灣頭殺到台灣尾」。即使有一部份的內容論及民進黨執政的「績效」,如高捷、高鐵、雪隧等,也完全抹煞國民黨執政時期規劃的功勞,但就是沒有說明任何的「政見」。也許這就是律師出身「辯才無礙」的證明,卻赤裸裸地將一場「政見發表會」質變為「批鬥大會」。
前述的場景非常詭異,在野黨的蕭先生像是一位執政黨候選人,侃侃而談國家發展的願景。反倒是蘇先生這位執政黨的接棒者,卻不斷的攻擊、批判,像極了在野黨的候選人。既然民進黨扮演在野黨的角如此渾然天成,三二二就讓民進黨如願以償吧。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登於2008-03-12╱聯合報╱第A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