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馬英九、習近平。)
馬英九總統原先期望能夠參加今年在北京舉行的
APEC,藉此進行「馬習會」。這個構想已經在上個月「王張會」的時候,由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主動提及,大陸方面覺得不妥。不過,大陸方面對於「馬習會」顯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期盼。所以,日前在大陸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期間,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分組討論的記者會上,拋出了只要能夠維護「一中框架」,「馬習會」可以在
兩岸和港澳之外第三地舉行的說法。
陸委會對於陳德銘的說法,初步採取了冷處理的態度。一方面表達官式詞語,說兩岸領導人會面一事,必須在有利
台灣人民的福祉及
兩岸關係改善的情況下進行;另一方面則表示,台灣方面的評估仍然認為APEC是最適合的場域,目前對於「馬習會」沒有其他方案。
在陳德銘提出第三地的構想之後,台灣的思維也不妨活潑一點。別的不說,談到第三地,相信許多人都會聯想到第一次「辜汪會」舉行的地點──新加坡。而從維護「一中框架」和「對等、尊嚴」的雙方要求來說,新加坡也是一個很好的「第三地」。
首先,新加坡是主權國家,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屬於國際性場合,符合台灣方面「對等、尊嚴」和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的期盼。對於大陸方面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度,懂得中國人的思維,容易和大陸配合,營造出一個能夠維護「一中框架」的「馬習會」局面。同時,新加坡和海峽兩岸都維持著不錯的關係,三方之間好穿梭、好商量。
其次,歷史上,新加坡和中華民國的締造關係密切。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的時候,駐居過新加坡的晚晴園(現為「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並以晚晴園作為同盟會在東南亞的基地,直到辛亥革命成功為止。對台灣方面來說,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可以彰顯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大陸方面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時胡錦濤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實的繼承者。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對大陸方面來說,允為孫中山志業的紹續發揚。
最後,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打破了兩岸關係長久對峙的僵局,開啟了兩岸往來互動的門徑,樹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里程碑。馬英九總統和
習近平主席何不步武先賢,再藉新加坡這個具有兩岸關係歷史意義的第三地,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再締新猷。
「馬習會」在第三地舉行的提議,可說是大陸方面體諒台灣方面政情與處境的一項善意釋出,台灣方面應該以更大的自信心來慎重思考這項提議。想像一下,如果明年的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或誕辰紀念日,馬英九和習近平同時參訪新加坡,一起到晚晴園悼念孫中山先生,這豈不是一個兩岸三地乃至於全球華人同心歡慶的偉大場景!
(本文轉載於2014年3月14日旺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