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公布今年第一季對外貿易統計,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去年第一季順差達139.1億美元,此一逆差是6年來首次,引起廣泛關注。對此,台灣產業界應注意其「經濟轉型」意義,與對中國產業全球競爭力之可能影響。
首季進口創新高
基本上,此次的貿易逆差是出口成長減緩(26.5%),但進口快速成長(29.5%)等雙向作用的結果。
就出口而言,因為第一季適逢春節,是中國的出口淡季,特別是受到歐、美、日(G3國家)經濟疲軟影響,中國對歐、美、日出口成長率呈現明顯的下降現象。同時,年初中東、北非局勢動盪,也造成中國對該地區出口訂單減少。
就進口而言,第一季進口值首次超過4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去年第四季增長5.1%,原因包括:
一、中國快速發展經濟的強勁拉動,對國際大宗商品與機電類商品產生龐大需求,加上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成本降低,企業進口意願增強。
二、目前中國的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分別達到大陸消費總量的51%和69%,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玉米、小麥、牛肉進口國。第一季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而由於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使得中國的進口成本提高。
三、就貿易模式而言,第一季中國「一般貿易」出口增長31.7%,進口增長37.4%;而「加工貿易」出口增長21.7%,進口增長20.9%,呈現向下趨勢,且機電,塑膠橡膠,光學等加工貿易材料進口成長速度下降,一則顯示中國的對外貿易正在努力改變以往靠加工貿易賺取低利潤,處於產業鏈低端的格局,二則也顯示中國產品競爭力在逐漸提升,自主生產的替代性不斷增強。
全年順差大縮水
展望全年,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5%,顯示全球經濟復甦持續,有助於帶動出口,但是基於下列因素,全年貿易順差將大幅縮小:
一、中國廠商出口成本持續上升,長三角最低工資標準上升60%,在珠三角上升30%到50%,輸入性通膨壓力使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對外貿進出口構成了長期的不利因素。
二、根據多家中國投資機構預測,今年內人民幣會升值,幅度可能達4%至6%,將抑制中國企業的出口。
三、中國政府逐步實施「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政策,預期將下調進口關稅、增加對企業進口高端技術設備的貼息投入、促進進口便利化,甚至於與歐美國家簽訂大規模的購買合約,可能會增加大宗商品進口,並逐步提高中國高科技與機電類商品的進口規模。
四、「十二五規畫」強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求改造提升製造業、淘汰落後產能,將顯著增加技術裝備進口。
對於貿易順差大幅縮水的趨勢,除有利於使中國進出口朝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減少國際貿易糾紛,並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外,技術與機器設備進口增加後,中國產品競爭力提高,將形成新的出口動能,以及國際市場的新優勢。
(本文刊載於2011年4月18日旺報名家)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