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何謂九二共識?
A:民國八十一年,兩岸兩會為突破香港協商的困局所達成的共識。「九二共識」其主要精神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為「一中各表」,亦即我方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同屬一個中國。而對岸的「一中」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也因為有「九二共識」,才促成了民國八十二年四月新加坡辜汪會談。
Q:九二共識是否是一種協議?
A:「九二共識」不是一種協議,沒有一項由雙方簽字的文件,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兩岸都堅持反對台獨,堅持互信,就能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九二共識」的確是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事後,提出的說法,也就是將這一段複雜冗長的過程濃縮為四個字,當然也可以濃縮為另外四個字。總之,民國八十一年兩岸達致一個協議、一個君子協議、一個默契、或一個共識,才可能於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
Q:我之「一中意涵」為何?
A:「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之所以能做為兩岸互動協商的基礎,其實是基於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李登輝總統主持的國統會,做出「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決議」,而大陸基本接受我方據之而做的「一個中國」的表述,因此形成「九二共識」。換句話說,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決議」,才是兩岸互動協商的真正基礎與源頭。
Q:大陸有哪些對於「九二共識」的說明?
A: 2008年,美國總統布希致電胡錦濤,雙方談及台灣大選後兩岸關係時,胡錦濤主動表示願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展開協商對話,布希則鼓勵他抓住台灣選後友善氣氛與台灣進行對話。大陸新華網2008年3月26日曾刊登英文報導,此外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網也刊載新華網此篇報導。
Q:兩岸會談緣由?
A: 民國七十六年蔣經國總統開放老榮民返大陸家鄉探親,在此之前,兩岸經過熱戰,冷戰,我國的兩岸政策是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開放探親後,其他國人亦隨而前往大陸探親,繼之經商、投資、求學或觀光、甚至就業。政府睜一眼,閉一眼,採取放任政策。到了民國八十一年,由於之後接觸頻繁,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兩岸共同解決。
Q:兩岸兩會(海基會、海協會)成立緣由?
A:為了解決問題,兩岸先各自成立政府機關,我方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陸方為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簡稱國台辦)。然後再各自成立一白手套機構,我方稱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陸方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這兩個白手套機構各自稱為非官方機構,就可以代表兩岸對話,但實際上任何人都知道其預算及人員都來自政府。
Q:「九二共識」過程有無參考書目?
A: 此一過程甚為複雜冗長,讀者如有興趣可參閱蘇起、鄭安國主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
Q:「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性?
A: 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執政,兩岸得以恢復會談並簽署各項經濟上之協議,特別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鍵在於「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往來的共同基礎,兩岸唯有暫時擱置主權爭議,秉持馬總統兩岸政策主張「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兩岸問題才可迎刃而解。過去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主張台獨,使得兩岸關係劍拔弩張,與今日兩岸和平交流情形不可同日而語。
Q: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立場?
A:民進黨認為無一項文件經兩岸代表簽署,叫做「九二共識」的,因此一向不承認有「九二共識」。
Q:否認「九二共識」,民進黨有無其它對策?
A:2008年國民黨執政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交流,兩岸關係堪稱六十年來最好,對台灣有什麼損害?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來,除了否認「九二共識」外,也提不出其他可做為兩岸互動協商基礎的東西,因此兩岸關係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