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六輕上個月再度發生嚴重的公安事故,雲林縣政府遂勒令南亞海豐廠及台塑氯乙烯廠6月1日起全面停工,由於該廠區為台灣重要塑化原料生產重鎮,停工將影響下游廠商的生產,對相關產業鏈產生一定的衝擊,故本文將探討台塑六輕的影響,並針對此事件提供一些建議,供政府參考。
一、事件始末
台塑企業鑑於台灣石化基本原料長期以來嚴重供應不足,導致石化業中下游的發展受到限制,為紓解原料短缺之困境,乃於1973年開始,多次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的計畫,但是都遭到否決,最後才在1986年獲核准興建,也才有今日的六輕計劃,即我國的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六輕計劃完工後,根據台塑的資料,台灣乙烯自給率可由1994年的38%提高至2009年已逾90%,2009年產值已達1兆1,392億元,佔當年度GDP之9%,每年替代進口值約640億元,並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增加產值二兆元及增加政府稅收400億元以上。
惟近年來六輕事故卻頻傳,2009年11月南亞TDI廠光氣密閉室光氣洩露,造成40名員工受傷;2010年7月塑化烯烴一廠丙烯流體外洩造成火災,燃燒塔大量排放黑煙;2010年7月25日麥寮一廠輕油廠外洩重油,造成火災連燒3天;2010年9月9日六輕廠飄出疑似丙烯異味,造成麥寮、台西5所國小共85名師生不適;2010年9月13日塑化公司麥寮一廠氣體洩露,造成台西新興國小10名師生不適;2011年5月13日六輕廠區的異辛醇廠公用管線破裂,液化油氣外洩造成火災,大火燃燒近10小時。
為保障六輕工業區廠區員工及沿海鄉親生命財產安全,徹底解決六輕層出不窮工安事故,雲林縣府於27日勒令六輕廠區台塑氯乙烯廠、南亞海豐廠全廠停工,俟工安全面改善完成,並由縣府會同勞委會中區勞檢所等中央機關檢查安全無虞後,再行准予復工。
二、停工之影響
台塑集團為台灣塑化產業最大的上游供應商,而六輕又是台塑集團最重要的生產據點,其數個重要廠房被勒令停工,又是塑化、紡織及化纖的重要供貨工廠,影響程度可見一斑。
本次被停工的工廠為南亞海豐總廠內包括異壬醇、丁二醇、丙二酚、乙二醇二廠、乙二醇三廠等五座工廠及台塑氯乙烯(VCM)廠。根據媒體報導,南亞海豐廠占地50公頃,旗下包括有二條乙二醇EG、和丙二酚BPA、1.4丁二醇、異辛醇INA等五條生產線,連動到的產業鏈以EG衝擊最大。
目前南亞的麥寮EG廠和與中纖合的南中石化共計70萬噸的EG在火災後早已停工,若連海豐110萬的EG也全面停工,等於南亞年產180萬噸、全球第四大的產能都出問題,衝擊到的將不止是台灣塑化產業的連瑣反應,也將影響到國際市場報價和供料。尤其EG是主要的化纖原料,BPA則是供應給環氧樹脂工廠生產印刷電路板(PCB),上游停工,下游就會掀起搶料潮。
台塑企業自行估計,每個月停工損失可能超過10億元。即使未來通過安檢啟動復工,卻不是即能馬上就能恢復產能,復工可能也要三個月以上。因六輕是垂直整合石化區,彼此工廠間環環相扣、不能斷鏈;屆時,損失金額可能要達上百億元。
不過好消息是,目前之前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肆虐,世界經濟尚未恢復,需求面仍十分薄弱,EG全球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華東地區各主要港口EG庫存遽增至60萬公噸,陷入嚴重供過於求狀態,問題即相對被稀釋。觀察EG價格走勢,六輕工廠被勒令停工前EG現貨價格每公噸1,130美元,目前每公噸達1,196美元,逼近1,200美元大關。然由於需求面有限,庫存也仍有相當的規模,未來現貨價應可望逐漸走穩,對下游產業的衝擊也較為有限。
三、建議
台灣為石化產業大國,石化是台灣產業三強支柱之一,關聯產業多達40餘種,年產值逾新台幣3兆元,約占我國GDP的三分之一強。產業鏈相當綿密,縱貫上中下游產業,除了原油依賴進口,各項產業已經深具規模,並具世界競爭力。
然而,發展過程各項工安事故不斷發生,不但威脅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也破壞生態環境,石化產業幾乎已經與污染劃上等號。之前國光石化投資案破局,實與此問題息息相關。政府發展石化產業之餘,也應積極防範類似的災害發生,以達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標。基此本文提出幾項建議:
第一、訂立高標準的環保標準,並嚴格執行:在環保人士的眼中,發展石化產業與高污染幾乎是劃上等號,似乎只要推動石化產業必然會對環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包含造成空氣及水資源的嚴重污染,並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實際上,各國仍在積極發展石化產業,以高環保標準的要求興建高效率的石化設備,使得污染的問題降至最低,並嚴格執行相關法律,維持環境與產業的平衡。不但經濟持續發展,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也兼顧到環境的永續發展。
第二、納入社區監督機制:目前工廠環保監督僅由環保機關為之,影響最大的周邊居民完全無法參與監督,經常都是事故發生後主管機關才予以重罰,事前防範的效果較為有限。本文建議,似可納入社區監督機制,立法明訂大型工廠從廠房設計、污染物排放及處理等,均應由利害相關的社區代表與環保團體參與,最能發揮監督效果,將能更有效防止各項事故的發生。
第三、朝向高值化發展:我國石化產業附加價值不高,未來應擺脫產值導向的思維,逐漸由上游高污染且低值化的生產,轉向下游附加價值高的石化應用面發展。經濟部刻在推動其轉型方向,頗值得稱許。未來似可朝我國重點產業供應鏈上需進口補足之關鍵材料,如光電產業、運動器材業、汽車材料業等所需之高附加價值石化材料,且部分掌握於外商,協助業者投入發展並健全重點產業材料供應鏈。以及六大新興產業中之綠色能源和生物科技應用產品,如綠色能源如太陽光電、LED、風力發電、電動車、氫能及燃料電池之材料,以及生物科技---原料藥、新藥、生醫材料。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1年6月13日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