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曾依據民國七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全國行政會議決議,在內政部會同台灣省政府協助下,針對地方特性、財務狀況規劃各項建設之優先順序,以四年為期研擬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並提前在民國七十七年完成嘉義市第一階段的綜合發展計畫。十年後的民國八十七年,又委託國立中央大學完成嘉義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期待在「可行性、具體性、前瞻性與適應性等四性基礎,與安內合外、合縱聯盟八字規劃理念」下透過「教育文化、藝文發展、公共安全、財政產業、資訊網路、環保醫療、交通運輸、公共設施、土地使用、社會福利、科技發展、產業金融」等層面之國、內外「情勢、趨勢」分析後,擘畫出二十一世紀嘉義市所應扮演之都市功能與定位。
詳閱這份民國八十八年的嘉義市綜合發展計劃,不可謂不完備,其中不論是經濟活動、公共設施、交通運輸、教育文化、公共安全、醫療衛生、住宅及家庭設備、環境衛生、財政收支與市政績效,都有具體的現況描述、願景定位、發展目標與策略,財政可行分析等,甚至,幾嘉義市分為八大區,其中有諸羅精神區、新世代意象區、桃城藝術特區、親水暨自然生態遊憩區、客、貨運流通產業發展區、精緻農業暨觀光花卉展銷專區、多媒體暨藝文產業發展區、工業暨生化科技產業發展區,結合在地資源,內容包山包海,如圖1。而目前嘉義市的市政規劃,以168為名,分別是1個國際級的遠景:打造『嘉義市』成為台灣的『京都』,6大施政目標為活力的城市、效率的城市、安全的城市、繁榮的城市、友善的城市、美麗的城市,8大施政策略為環保衛生、都市行政、社會治安、產業升級、教育文化、商業繁榮、交通建設及社會福利,大致上也是遵循嘉義市綜合發展計劃的各項內容。
十三年後的今日,我們重新來檢視這一份嘉義市的綜合發展計劃,在幾任市長的施政努力後,嘉義市有沒有如同計劃揭櫫的跨世紀都市功能定位,成為國際新興藝術城,成為國家培養藝術人才之新搖籃,成為區域優質居住休閒都會區?嘉義市是不是成為市民榮耀的桃城新故鄉?嘉義市是不是已經成為雲、嘉、南地區藝文活動推展中重要的角色?已經建構出優質的休閒居住環境?在產業發展上是否有結合既有醫療資源成為生化科技研究的重鎮?在國際角色上,已經是亞太藝文活動的要角?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樑?是台灣地方文化走向國際化的推手?嘉義市的發展,藝文產業、醫療衛生、都市觀光是否成為主軸?
圖1嘉義市未來重大建設計畫示意圖
依據審計部審決的九十九年度嘉義市總決算,歲入決算為112億7,903萬餘元,歲出決算為109億2,920萬餘元,和新竹市的同年度決算歲入144億6357萬元,歲出148億8599萬元來相比,相差不算太多,計入人口及幅員差異後,可說財政條件相當,但是,平心而論,嘉義市的發展與新竹、基隆、台中和台南等省轄都市比較,眾口鑠金都認為還有極大的進步可能,嘉義市的歷屆市長不可謂不認真,探其究竟,用人是否得當?授權是否不足?執行是否得力?都有討論空間,但比較確定的問題,個人認為應在特色規劃。
特色規劃
市政千頭萬緒,前述168等口號式的市政規劃,雖然可以擘劃願景,但在多執行緒的實際執行面上,不容易讓市民有感,常常會變成像是水溝要通,路燈要亮等例行性的市政流程,每一件事都是重點,就會沒有重點。
個人的具體建議,是在全面的市政規劃下,重點標示階段性的項目,集中資源,讓市民有感,全市動員配合推動。
管樂之都
以人文城市、管樂之都政策來說,嘉義市舉辦了二十屆的管樂節,期間也爭取到八十八年的亞太管樂年會和一百年的世界管樂年會在嘉義市舉辦,每年邀請國內外數十個知名管樂團在嘉義出演,規模不可謂不盛大,吸引外來遊客及市民熱情參與,當嘉年華活動結束,管樂節網頁上的160家伴手禮商城的業績或許有些成長,但是,嘉義市民對管樂的了解並沒有多少增加,人文城市的文化厚度並沒有多少累積,管樂也沒有深入社區,進入家庭,管樂之都的管樂發展和其他城市沒有不同,一樣沒有市立的管樂團,社區管樂團的數量也比許多城市來的少,如果要揭櫫人文城市、管樂之都是現行重點推動政策,就應成立並培植全國最專業的市立管樂團,招考專業管樂人才,除了例行音樂會外,推動管樂的紮根工作,務求管樂可以深入社區,進入家庭,編列預算輔導社區管樂團進行大量的社區展演,讓管樂成為嘉義市民生活的一部份,也可以運用銀髮資源,以合理預算補助退休人力投入管樂社區營造,認養管樂社區環境景點的規劃執行和維護工作,並且找來企管行銷專家,以商業行銷理念將本市的管樂、藝文活動、古蹟與景點,規劃包裝管樂主題,結合本市工商產業,共同創造管樂的經濟價值,讓嘉義市的形象在外人的眼光中,從風和日麗的純樸小鎮,轉變成有特色,全年隨時可以進行管樂主題旅遊的觀光城市。
據此理念,除了教育、交通、環保等等分項目的例行市政運行之外,階段性的選定焦點施政,築底深耕,如此才能全民有感,市民有福。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