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宣布於109學年度起停招與停辦,讓受少子女化趨勢衝擊的我國高教困境議題,再受關注。事實上,在2017年,行政院會已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本文簡稱「舊版退場草案」),並送立法院審議,但3年來該草案並無進展。而近日教育部則表示,將於今年7月將納入高中職的新版草案,也就是《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本文簡稱「新版退場草案」)送至行政院。讓人不禁思考,我國高教篇章的下一頁,究竟會是什麼樣貌?
我國高教因少子女化衝擊而面臨的生源困境,實際情況為何?根據筆者的估算, 在未來10年內,我國高教本地生源數最多可能會減少約4成、將近9萬人,整體人數僅剩目前的6成;而基於我國生源多以「公立學校優先」的選擇模式,首當其衝的私立大學校院,在未來10年內本地生源最多可能減少5成、約7萬人,初估有至少一半的私校可能面臨「沒有本地生就讀」的基本生存危機。此外,兩岸政治氣氛不佳導致陸生來臺就讀面臨重重阻礙、甚至已暫停;新南向國家來臺就讀的生源成長率則不如以往,而我國相關政策未臻完善,出現學習權與人權受到剝削等問題,亦縮減我國高教吸引力。再加上疫情因素,導致我國境外生源發展亦不樂觀。
然而,承上述,2017年舊版退場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之後雖毫無進展,且目前又將推出新版退場草案,但在這段期間中我國高教生態已起變化,其中亦有值得思考、釐清之處:
一、忽略基本辦學條件差異的齊頭式平等,加重私校弱勢處境?
目前政府針對辦學績效不佳的大專校院,公立者以整併、私立者則以「退場」機制處理。然而,與公立大學校院相較,我國私立大學校院辦學條件本就相對弱勢,如在《私立學校法》中,仍對個人及營利事業捐款給私校的列舉扣除額分別設有50%與25%的上限,但公立大學校院卻無此上限規定,造成私校募款的不利條件。若是忽略公私立學校在基本辦學條件上的差異,以齊頭式平等一併要求,是否可能讓原先辦學條件就相對不利的私校們,更加弱勢?
檢視世界上大多數的主要國家,可發現多有優質的私立大學,也注重公私立大學間的平衡發展。像是美國的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日本的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立命館大學,還有新加坡的新加坡管理學院(SIM)等,都是世界頂尖的優質私立大學。而臺灣當前的高教政策走向,恐有壓縮私立大學校院發展空間之疑慮。
二、特色系所的消失,恐讓我國高教與人才培育失去多元性?
由於經營成本的考量,公私立大學校院皆已出現部分規模較小的特色系所,或是缺乏學系的獨立研究所,被整併至其他系所的情況。整併後因缺乏獨立的經費運用,師資任用、課程規劃也必須考量到新所屬系所的領域與路線,導致難以再深度經營發展原先的特色領域,甚至是被迫放棄。如此一來,恐不利於我國高教與人才培育的創新與多元發展,亦可能造成人才培育的斷層,值得深思。
綜言之,值此新版退場草案送行政院之時,筆者建議,政府在推動私校退場機制的同時,也應同步完善讓公私立學校擁有更平等辦學條件的配套措施,如修法將私校個人及營利事業捐款的列舉扣除額,比照公立學校無上限的規定,另亦對公私立大學的獎補助款做更合理公平的分配,讓公私立學校擁有更公平的競爭條件。此外,政府亦應研議相關政策措施,協助高教在經營成本及高教與人才培育創新多元發展間取得平衡,以讓我國人才培育擁有更為豐沛的動能。
(本文已於109.6.5刊登於Yahoo論壇:https://bit.ly/37ewb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