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大陸各地紛紛提高最低工資,光2014年已有17個地區調漲最低工資,對台商經營產生嚴峻的挑戰。本文將分析大陸調整最低工資的背景與現況,並探討台商應如何因應。
我國有
基本工資的規定,大陸也有類似的規定,稱為「最低工資」。根據大陸「最低工資規定」第三條: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同法第八條:「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和調整方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研究擬訂,並將擬訂的方案報送勞動保障部。方案內容包括最低工資確定和調整的依據、適用範圍、擬訂標準和說明。勞動保障部在收到擬訂方案後,應徵求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的意見。」因此,各地最低工資標準係分別訂定,而各有不同。
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訂立所得目標,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和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年成長要達到7%以上。2011年6月大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更是直接表示未來5年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要達13%以上。
引用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2011年全大陸有24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2%;2012年有25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大陸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2014年至8月1日為止,共17個地區調漲最低工資,今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漲幅為13.35%。
大陸每月最低工資標準和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是上海,分別達到1,820元和17元。折合新台幣月薪8,900元,及時薪新台幣83元。而
台灣基本工資月薪為新台幣19,273元,時薪為新台幣115元。縱然還有相當的差異,月薪約為台灣基本工資的四成六,至時薪更已達台灣同項基本工資的72%。惟若加計大陸社會保險(即所謂的「五險一金」)、稅金以及台商須負擔的食宿成本,
兩岸的薪資水準已經逐步拉近。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2013年2月3日發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文表示:「到2015年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以上海為例,目前最低工資與上海平均工資還有三成五以上差距,足見最低工資標準仍有相當的上調空間。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陸持續調高最低工資為其既定的政策且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台商多數以製造業為主,多數受雇員工都是採用當地最低工資,故當最低工資標準一調整,其所受的衝擊將最為明顯,故台商應盡早提出因應對策。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企業應積極轉型轉攻大陸內需商機:大陸台商仍以出口導向的中小型製造業為主,面對工資持續上漲、居民環保意識提升、土地成本飆升及資金取得困難等衝擊,經營日益困難。建議此類台商應進行產業轉型,利用在地經營的經驗,轉戰商機可觀的內需市場。
其次,面對工資不斷上漲,不少台商選擇將生產基地轉往西部,或是東南亞國家等工資較低廉的地區,然此非長久之計,且從越南暴動事件看來,東南亞國家也有不少潛在的風險。台商可藉由生產自動化、管理資訊化等方式,降低對
勞工的依賴。
此外,由於兩岸的工資水準已經逐步拉近,大幅提高台商回台投資的誘因,惟返台台商卻發現土地取得困難與找不到勞工等困境。建議政府應協助企業解決土地與勞工問題,目前經濟部清理工業區等土地已有初步成果;而勞工問題則是關鍵因素,未來應重拾技職教育本質,強化產學合作,培養基層專業技術人才,以吸引台商返台投資。
(本文轉載於103年8月15日工商時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