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13年中,國際間發生了許多重大財經大事,彼此激盪,相互影響,如國際間各國雙方或多方的財經合作協議如
TPP、TTIP、
FTA之貿易談判,
美國QE政策的結束,安陪經濟學的風起雲湧,以及微軟的收購諾基亞...等,都是影響國內未年一年經濟變動的重要因素。
台灣為海島型經濟,國內財經事務受國際政經局勢的變動影響甚大,面對嶄新的2014年,政府必須從過去一年的國際經濟走勢中瞭解其變動趨勢,並積極因應與處理,因此,對於「2013年台灣國際十大財經大事」的認知與因應十分重要,國人並期許國家政策能隨著國際財經局勢的改變而有所調整,讓2014年的國內財經業務能早日脫離2013年「悶」經濟的陰霾。
一、前言
一般而言,因為各國的經濟條件不同,學者專家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判定模式不一,因此,有關國際10大財經新聞的內容之認定亦各有不同的看法,如台灣與中國大陸對國際十大財經新聞的看法不同,中央銀行總裁與台機電董事長對國際重大財經新聞也有不同的認定,各國政府相關部門對於重大財經事件的看法也各有立場,因此,不論是從個人的觀點,部門的立場,或從國家的國際地位等不同的方式來觀察,對於國際重大財經新聞的判定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據過去一年之國際財經大事,參酌各學術單位及媒體評論結果,再進一步提出2013年的國際十大財經新聞,簡單分析並加以重點說明。
二、國際10大財經新聞
有關2013年的國際十大財經新聞的認定,在各國與各學者專家之間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試著從我國立場及學者觀點,分別就國際十大財經新聞內容簡單說明如下:
(一)、美聯儲削減量化寬鬆政策
2013年12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全名為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美聯儲)正式宣示削減貨幣量化寬鬆的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即從2014年1月起,將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規模各縮減50億美元;亦即從2014年1月起,聯儲月度資産購買額度將從現在的850億美元縮減至750億美元。
2013年12月,美國實體經濟多項重要經濟數據相繼發佈,總體顯示美國經濟現有增長勢頭強勁。然而,美國實體經濟的現有增勢及預期在繼續激勵美國金融市場轉向為「好」的同時,也進一步迫使美聯儲加速削減量化寬鬆(QE)政策的規模與速度。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針對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評論認為,無論是1.5%的當月增幅還是1.7%的全年增幅,兩項數據均遠遠不及美聯儲早先設定的2%通脹率的目標。亦即美國實體經濟在寬鬆貨幣政策徹底終結前,應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美聯儲削減QE政策規模已成事實,投資者預計聯儲2014年將繼續縮減購債。由於美國QE政策的實施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甚大,因此,QE政策的削減也將對國際經濟產生衝擊。
(二).各國雙方與多方參與自由貿易談判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經濟社會中,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是促進一國
經濟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的雙方貿易談判,或是各國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每個國家都十分重視。
2013年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佈,日本將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談判。同年7月8日,美國和歐盟「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首次談判在華盛頓舉行,雙方就農産品市場準入、電子商務、投資和競爭政策等問題展開談判。另外,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第三輪談判在日本東京舉行,各方就商品領域的「基本方針」進行討論。
由於各國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內容與做法,攸關該國在國際間的經濟地位,以及其往後的經濟發展,因此,各國不但積極參與兩方的自由貿易談判,同時也注重多方的自由貿易協議之談判,而這也是2013年中,各國會積極參與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如各國之間的FAA,以及多國貿易談判如TPP、TTIP 、
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的主要原因。
(三).「安倍經濟學」風起雲湧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是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在第二次安倍內閣任內時,其所提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並以貨幣貶值為改革的主軸。安倍經濟學的名稱是由安倍(Abe)和經濟學(economics)而來,此一名詞於2006年第一次安倍內閣自由民主黨就曾經採用,2012年11月起被廣泛地使用。
2013年,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曾讓全球投資者感到驚訝而迷感,主要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行的經濟政策已經開始奏效,經濟增長已經加速,而且在飽受通縮之苦後消費者價格正在回升,但「安倍經濟學」的後勢及其表現則仍有待觀察,茲說明如下述。
1.概要
為了擺脫日本的經濟通貨緊縮,安倍經濟學設立通貨膨脹目標制度(inflation targeting),並積極修改《日本銀行法》,用以推行大膽的寬鬆貨幣政策。另外,因前美國總統隆納•雷根曾推出以他命名的「雷根經濟學」,所以安倍的經濟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2.內容
安倍經濟學以三項政策為基本方針,稱之為「安倍三支箭」,即:大膽的金融政策、迅速的財政政策,以及鼓勵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而其個別政策如下所示,即:
(1). 2%通貨膨漲率目標;
(2).改變高日圓匯率;
(3).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措施;
(4).大規模的公共投資;
(5).透過日本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公共事業國債並長期持有;
(6).負銀行貼現率;
(7).修改《日本銀行法》。
為了推行此經濟政策,安倍在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甘利明之下設置日本經濟再生本部,以及在本部之下再設經濟財政諮問會議、產業
競爭力會議。並以贊同通膨至2%的黑田東彥取代白川方明出任日本銀行總裁。
(四)、微軟收購諾基亞
2013年9月3日,微軟和諾基亞聯合宣佈,微軟以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設備及服務部門。此次收購將於2014年一季度完成,微軟付給諾基亞支付37.9億歐元,另外支付16.5億歐元購買諾基亞專利資産,共計54.4億歐元,約合71.7億美元。
1.緣起
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NOK)是一家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Espoo),主要從事生產行動通訊產品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當時以造紙為主,後來亦從事生產膠鞋、輪胎、電纜等,最後逐步發展成為一家手機製造商。諾基亞曾經是手機市場龍頭,於2000年輝煌時期,其市值近2500億美元,僅次於麥當勞及可口可樂,自1996年起,諾基亞連續14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但從2007年開始,諾基亞面對蘋果公司所推出的iPhone和採用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夾擊,加上諾基亞本身緩慢的改革步伐,終於在四年過後,也就是2011年,諾基亞的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在第二季被蘋果及三星雙雙超越。同年2月,諾基亞放棄經營多年的Symbian系統,轉而投入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2013年9月,諾基亞宣佈以54.4億歐元(約72億美元)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只保留網路設備部門與專利,微軟同時達到收購諾基亞的目的。
2.發展
1865年,芬蘭工程師弗雷德里克•伊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創立諾基亞公司(Nokia Ab),當時主要從事紙漿的生產及造紙業務。1967年,諾基亞公司與成立於1896年的芬蘭橡膠廠(Finnish Rubber Works Ltd),以及成立於1912年的芬蘭電纜廠(Finnish Cable Works),進行合併,而形成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
2011年8月,根據美國科技博客網站SAI (Silicon Alley Insider)的文獻,諾基亞於1865年創建時,主要從事造紙業務。1898年,該公司又轉向生產橡膠製品,且其最初商標為魚形圖案。1912年,諾基亞電子業務部門芬蘭電纜廠(Finnish Cable Works),1979年,其與芬蘭電視機製造商Salora合作,共同開發無線電話。
諾基亞公司成立之後,由於其業務不斷地成長擴大,當地人於是開始用諾基亞來代表當時正欣欣向榮的整個工業區。當地人民及政府為了表彰當地最大的工業及其對當地建設與經濟的貢獻,1937年建立的Pohjois-Pirkkala鎮於一年後改名為諾基亞鎮,1977年,諾基亞鎮又升格為諾基亞市。諾基亞市的市徽上便是一隻黑貂爬行於一條藍溪中。爾後,諾基亞公司專注於移動通信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包括移動電話產品及多媒體、娛樂、通信網絡和企業級的解決方案。
2005年,諾基亞公司手機年發貨量約2.64億部,是位居美國的第二名摩托羅拉公司的1.8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2.1%。同時,其銷售額達到了341.9億歐元(約485.5億美元),利潤收入為46.4億歐元(約61億美元),利潤率為13.6%。截至2005年底,公司在全球8個國家擁有14家工廠,並在11個國家設立了研發中心,僱員人數將近六萬人(約58800人)。此外,諾基亞分別在芬蘭赫爾辛基、德國法蘭克福以及美國紐約掛牌上市。
3.由強轉弱
2011年2月11日,諾基亞與微軟合作,並把Windows Phone作為智慧型手機的主要操作系統。2012年6月14日,因國際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諾基亞應變不及,市場接單減少,獲利亦大為下降,乃決定裁員一萬人,並關閉芬蘭、德國和加拿大廠房,同時減少約16億歐元開支以之因應,力求從失敗中再創新機。
2012年第三季,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收購諾基亞在俄羅斯的40家手機專賣店店鋪。同年10月,諾基亞為整頓事業,變賣「非核心資產」,此資產將包括總部大樓等房地產。2012年12月,諾基亞以1.7億歐元賣出位於芬蘭埃斯波的總部大樓Nokia House,改為租下大樓的長期使用權。
2012年第四季,諾基亞得到連續七季以來的首次盈利;其中,部分盈收來自諾基亞通訊設備部門-諾基亞西門子公司(諾西)公司停止向股東派息,這也是諾基亞創建143年來之首見。同時,諾基亞亦宣佈正式放棄Symbain系統,因此,Nokia 808 Pureview是此系統的最後產品。
2013年7月1日,諾基亞以17億歐元(約22億美元)價格,收購德國西門子公司所持諾西的50%股份,成為諾基亞的全資子公司,改名為諾基亞解決與網路(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同年年9月3日,微軟以54.4億歐元(約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製造、設備和服務業務、Lumia和Asha品牌,唯諾基亞仍保有網路與服務業務、HERE地圖團隊、Nokia品牌及功能手機,由於該交易仍需要接受諾基亞股東和監管部門的審核,因此,預定於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4.手機操作系統的變革
諾基亞生產的智慧型手機早先普遍採用Symbian操作系統,爾後,因塞班過於老舊,市場份額受Android和iOS的衝擊。諾基亞雖曾與英特爾等公司開發MeeGo系統的手機,不過因無法配合時代需求而被放棄,爾後,諾基亞改與微軟合作,開發採用Windows Phone系統的Lumia系列手機。
諾基亞智慧型手機長期採用備受批評的Symbian系統,是其無法在國際間取得競爭優勢的致命傷。爾後,諾基亞與微軟結盟,於2011年底起推出一系列搭配Windows Phone系統的手機。但由於Windows Phone市佔率不高,即使其公司的子公司Lumia 900在歐美市場銷售表現向好,但已不能挽回劣勢。2012年9月,諾基亞推出搭載Windows Phone 8系統的Lumia 820和Lumia 920,但並未獲得較高利潤;另外,2012年,諾基亞發表Nokia 808 PureView,同時也意味著諾基亞正式放棄塞班。
5.智慧型手機的盛衰
諾基亞曾經是全球手機的市場龍頭,然而,自2007年以降,隨着iPhone掀起的智慧型手機革命,加上Android的出現,在2011年第二季時,即被蘋果及三星雙雙超越,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銷售落後於蘋果及三星的手機,而在低端手機市場,又無法制住其它的亞洲競爭對手。2011年,諾基亞的利潤從領先行業的35億美元已經降為13億美元以下。
6.諾基亞時代的消失
2013年,諾基亞的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改由微軟的Stephen Elop擔任,諾基亞將手機產品線Windows Phone化,同年1月24日,諾基亞公布2012財年第四季度業績顯示,其實現凈利潤2.02億歐元,亦為六季以來首次由虧轉盈。這期間內,諾基亞手機總銷量為7960萬部。智慧型手機銷量總共1590萬部,Lumia手機銷量為440萬部,塞班手機銷量為220萬部,主要目標為新興市場的Asha手機銷量為930萬部。因此,微軟的收購與新CEO的參與經營,讓諾基亞逐漸走下世界手機的舞台。
(五)、美國聯邦政府停工
2013年10月1日,美國兩黨就
歐巴馬醫改分歧無法彌合,國會兩院沒有就新預算案達成一致,白宮因而下令聯邦政府機構關閉,除國家安全等基本職能外,約1/3的聯邦政府僱員停工,許多政府部門的營運受到影響,歷經半個月後,美國國會參衆兩院10月16日分別投票通過議案,給予聯邦政府臨時撥款,同時調高其公共債務上限。美國總統歐巴馬於是在10月17日淩晨簽署議案,正式結束了美國聯邦政府持續16天的關門風波。
由於美國預算撥款的權力掌握在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克林頓政府執政時期,還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成為政府也可能被迫關門的窘境。
(六)、汽車城底特律正式宣告破産
2013年12月3日,美國聯邦破産法官羅茲(Steven Rhodes)根據聯邦破産法第9章的相關規定,底特律市政府負債超過180億美元,符合申請破産保護的資格,宣佈底特律市破產,意味著底特律提交的破産保護申請正式得到通過,成為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産城市。
底特律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城,其在黃金時期,曾經是一個工商業發達,且擁有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然而,自政府宣佈破產以後,不僅市內工商業發展受到影響,且人口亦呈大幅下降走勢,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選擇出走,目前底特律市約只有70萬人,不僅是
失業率和犯罪率都是很高的城市,而且市政府只能通過負債來維持一些日常的費用。
底特律市曾經被福布斯雜誌(Forbes)評為美國2013年最不幸的城市,而這一次底特律瀕臨破產邊緣的主要原因中,有人認為是工會惹的禍,但亦有人認為市政府的福利政策主義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如底特律市政府目前還聘請蹄鐵匠,且其月薪高達5600美元,但是現代人已不用馬車,蹄鐵匠根本不用工作,但在工會的堅持以及政府的福利政策下,政府還是必須支付此項費用。
(七)、歐盟銀行操縱匯率案被重罸
2013年12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對8家參與聯合操縱金融市場拆借利率(即借貸價格)的大銀行,處以約17.1億歐元(約23.1億美元)的罸款。其中,以德意志銀行被罸7.25億歐元(約9.82億美元)為最高,法國興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摩根大通等多家銀行也被處以不同程度的罸金。上述銀行被控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 LIBOR )和歐元區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EUR InterBank Offered Rate, EURIBOR )。
2012年,德意志銀行仍是德國最大商業銀行,該行全年收入為337億歐元(約合457.6億美元)。因此,德意志銀行罰金數額反映了德意志銀行在涉案市場領域所占的高份額,為杜絶此一後患,德意志銀行投資10億歐元(約13.6億美元)用於建設和健全相關監控系統,以杜絕此類過失行為再次出現。另外,德意志銀行已為利率操縱案以及其他法律訴訟程式調撥41億歐元(約55.7億美元)準備金,並準備13億歐元(約17.7億美元)應對可能產生的索賠,但同時也導致該行2013年三季度稅前利潤較去年同期大跌98%。
在歐盟決議之後,德意志銀行還將等待美國、亞洲等地監管當局對相關利率操縱行為的調查結果或處罰決議,此外,德意志銀行還正面臨外匯交易、信用違約互換交易等領域的相關調查或訴訟。
在歐盟此次處罰決議中,還有法國興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大通等被處不同程度罰金。上述銀行被控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和歐元區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本該反映市場資金需求和借貸成本的基準拆借利率,由於大銀行間的價格操縱行為而被扭曲。
(八)、世貿組織產生第一個全球性貿易協定
2013年12月7日,世貿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閉幕,並發表《巴厘部長宣言》,達成「巴厘一籃子協定」,也突破了多哈回合談判12年的僵局(其中,多哈回合貿易談判Doha Round,又稱多哈發展議程(Doha Development Agenda, DDA)。這是世貿組織成立18年來的第一個全球貿易協定,該協定涵蓋簡化海關及口岸通關程式、允許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安全上有更多選擇權、協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貿易等內容。
巴厘島部長宣言計三大部分,分別是理事會日常工作、多哈發展議程進展,以及巴厘島會議后工作展望等。多哈發展議程進展即為此前各方期盼的多哈回合談判的早期收獲內容,包含貿易便利化、農業、棉花、發展和最不發達國家四項議題共10份協定。也由於世貿組織產生了第一個全球性貿易協定,而讓各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未來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九)、國際金價創三十餘年的最大跌幅
2013年,金價遭受重創,紐約市場黃金期貨12月9日的收盤價格每盎司1234.2美元,較去年底收盤價1675.8美元大跌35.78%,扭轉黃金在過去12年連續上漲趨勢,也創下198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2013年12月8日,國際黃金價格徘徊於1200美元附近,其2013年的跌幅已超過三成,也創下近30年來的最大跌幅的紀錄。黃金價格下跌帶來世界黃金整體需求的下降,黃金投資需求下滑。
然而,國際黃金價格雖然大幅下降,但中國對黃金需求不但沒有下滑,反而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飾品的增加更大。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資料,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增幅達53.7%。其中,首飾用金383.86噸,比同期增加43.6%;金條用金278.81噸,增長86.5%;金幣用金10.87噸,增長1.1%;工業用金24.03噸,下降1.6%;其他用金8.79噸,增長14.9%。
進入2013年第三季之後,中國黃金需求依舊在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價格下跌帶來的黃金飾品需求。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球金飾需求為487噸,其中,中國市場需求格外強勁,同比增長29%達到164噸。
(十)、比特幣暴漲暴跌
2013年4月,比特幣(Bitcoin,簡寫BTC,貨幣符號฿)是一種用戶自治的,且是全球通用的加密電子貨幣。其價格每個約為260美元,同年11月以後,比特幣幾乎以每天近100美元的幅度飆漲,11月27日,比特幣曾創下1100美元的高峰。
2013年12月,中國央行宣佈比特幣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要求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作為産品或服務定價;另外,歐洲銀監局也表示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美國財政部則警告比特幣存在洗錢風險。此後,比特幣價格開始出現暴跌,半個月內的跌幅超過6成。
2014年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表示,BTC(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備計價功能,比特幣的大幅漲跌不能當貨幣;央行會繼續關注其動向和風險,但不會採取手段打壓BTC,會通過市場手段去解決。同段時間內,法國舉行BTC聽證會,承認了BTC是一種確實存在的現象,不能被簡單忽視,但也認為其合法性和可行性上存在較大的問題,在確定政府應該如何介入之前持觀望態度。
(十A)、中國雙匯集團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
大體而言,每個國家對於世界十大財經新聞的認定或有不同,我們不能忽略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導地位,但也必須重視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以及其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除前述國際十大重大財經新聞的說明之外,也特別將中國大陸的雙匯集團成功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財經事件列入考量。
1958年,中國大陸河南設立「漯河市冷倉」公司,爾後,公司經營規模日愈擴大,並於1994年,改組為「雙匯集團」。1998年,雙匯集團以子公司「河南雙匯實業股份公司」名義,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河南雙匯實業股份公司變更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引進戰略投資者美國高盛。
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雙匯集團)是中國最大型的肉類食品集團之一,總部設在河南省漯河市。其主要業務包括家禽、肉類、蛋類、水產類、速凍食品、罐頭、藥品、方便食品的加工、包裝及銷售。而其上市子公司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雙匯發展」。
香港雙匯國際通過河南雙匯實業和羅特克斯兩家子公司合計持有73.26%的雙匯發展流通A股。另外,雙匯國際全資擁有美國的豬肉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又持有西班牙包裝肉製品公司坎波夫里奧食品集團(Campofrío Food Group)合計37%的股權。
2013年5月29日,雙匯國際宣佈將收購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産商及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收購金額約為71億美元。根據收購協議,雙匯國際以每股34美元的價格從史密斯菲爾德的股東手中購得全部股份。在該收購協議最終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批許可之後,同年9月26日,雙匯國際與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聯合宣佈收購完成,創下中國內地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的最大額的交易紀錄。
三.結論
在前述所談到的國際十大財經事件中,並未包括美國主導貿易談判與多邊貿易格局變化,特斯拉旋風席卷全球與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美國股市屢創新高,愛爾蘭退出國際援助,中概股赴美上市...等,但這並表示這些財經訊息並不重要,只是各國及學者專家的立場不同,所見所選互異,選取的方向各有不同而已。
另外,在國際競爭激烈的財經市場中,決策者必須密切技術創新,因為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中,學術與技術與時俱進,決策者若不能掌控時勢脈絡,並隨時試著自我充實技能,全力迎頭趕上新技術的發展,絶對不能固步自封,否則將被真實世界所淘汰,即使其規模大如世界第三位的諾基亞都可能在幾年之內就被其他世界大廠所併吞;而新貨幣如比特幣的崛起,亦會使得國際間的財經問題受到干擾,不可忽視。
另外,決策者除須重視美國在國際經濟上的領導地位以外,也必須注意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其國內食品大廠可以併購國際知名食品工廠,如中國大陸的雙匯集團收購美國倉品大廠倉品大廠史密斯菲爾德,而且在各國與多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中,不論是國際間的TPP或RCEP,或是各國之間FTA,中國大陸均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不論是國家政策或企業經營的決策者,都必須考量美國、中國大陸等在國際財經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
參考文獻
1.2013國內十大財經新聞及國際十大財經新聞-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227/11454339.html
2.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出2013年全球十大新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3.新華社評出2013年國際十大新聞。
4. Wall St. Cheat Sheet ,Top 10 International News Stories of 2013。
5.謝明瑞(2014),2013年國內10大財經新聞剖析,教育廣播電台。
※本文主要是本人於2014年元月23日,接受廣播金鐘獎主持人潘美緣(天瑜)於教育電台全國聯播廣播網的訪問稿。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