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事件」屆滿60周年,民調卻顯示族群對立問題益發嚴重。根據《聯合報》民調指出,有 67%的民眾在政治活動或選舉時可感受到明顯的族群對立, 另外過半數的(51%)的受訪者抱怨族群對立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向。 此外,七成的民眾認為族群對立問題全是因為政治人物的一手操弄,其中又有 46%的人認為執政黨應負最大責任。相同地,《蘋果日報》民調也顯示,有 73.8%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的種族對立全是因為政客選舉操作造成;甚至台灣智庫公布的最新民調也發現,民眾認為族群問題嚴重的比率由1995年的百分之17.5%,升高至 2007年的57.3%。總之自民進黨執政以來,不但沒有彌平族群問題,反而讓族群對立衝突更加嚴重。
近來民進黨在228前夕對於是否「去蔣中正化」,以及中正紀念堂改名爭議再次引發辯論。儘管有四成以上的民眾不認同,且有過半(51%)的民眾認為蔣中正對台灣的貢獻比傷害多,行政院去年公布的 228基金會報告仍指前總統蔣中正為 228事件的「元凶」,陳總統在「二二八 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更再次強調蔣介石是228元兇。這些做法已招致外界批評在為選舉撕裂族群,且更進一步讓族群問題浮上檯面。
由上述民調資料可知,目前族群對立嚴重,民進黨應負最大責任。操作政治激情並無助族群融合,而民進黨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操作,是企圖將當時的歷史悲劇簡化成國民黨的罪責,進而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即使前民進黨主席如施明德、林義雄等人皆已察覺到228演變成政客操弄族群的選舉工具,而人民也確實感受到這一點,但是為何歷次大選,此項族群的操弄仍然有效?不可否認,台灣社會確實有族群情結問題存在。民眾雖然表面上聲稱沒有族群意識的問題,但深層的內心想法卻尚待檢驗,無論哪一個政黨都要正視這個問題。
操作族群就如同兩面刃,民進黨雖然執政頗受爭議,可是過去幾年來強調的台灣主體意識不可否認確實對於台灣人民產生重要影響。民進黨操弄族群的策略很簡單,常用二分法,諸如正義與邪惡的對抗,將所有的罪惡都歸諸於所要打擊的對象,諸如中國、蔣中正、甚至將已卸下黨主席身份的馬英九。此種挑動仇恨,鼓勵對抗,挑動人民潛在族群意識的做法,確實在選舉時發揮一定的效果。舉例來說,去年高雄市長選舉即使民進黨執政風評甚差,卻仍以些許差距擊敗國民黨,即為類似操作下的結果。這種政治利益才是民進黨為何一而再再而三想要使用此種方法的原因。如果要終止此種惡性循環,惟有人民從選票去制裁操弄族群鬥爭的政客,並避免自己再成為政客獲取私利的工具。
執政黨應是彌平族群融合而非撕裂族群的國家代表,族群問題更不應該是政客操弄選舉的工具。其實,當台灣的政治與社會一直處於對立與衝突的情況下,最負面而立即的影響的,就是國家競爭力的逐漸流失。芬蘭雖為五百多萬人口的小國,卻從2002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該國對於整個社會教育、政治、人民價值觀,皆隱含『為國為民、容忍、積極』的美德,並從生活中培養國際化的價值觀。相對於台灣,台灣在政客的操弄下,鼓勵對立與仇恨,過去台灣也有『為國為民、容忍、積極』傳統的美德,只是在政客的操作下逐漸消失了,而當國家過度耗損資源與對立與衝突上,國家競爭力怎能提升?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