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台灣一家菲律賓生活用品與服務連鎖店,以外籍勞工為主要客戶。)
晚近,配合著臺灣地區整體的國家建設、外交謀略、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社會需求、人口老化以及婚姻市場等等的變遷趨勢,這使得外籍新娘和外籍勞工的引進成為一項用以解決產業需求和滿足婚姻媒合的有效對策,就此而言,一方面每年四月中旬泰國的潑水節正式翻版而成為臺灣社會的映景節慶;另一方面,全台各地的某些地方亦成為外籍勞工特定聚集的場所進而發展成為兼具有異國風味的買賣市集;最後,外籍新娘落腳於全台各地亦鑲嵌而成為台灣住民的一部份 。
只不過,在此同時,層出不窮的外籍勞工個人性的犯罪行為和集體性的圍毆械鬥以及外籍新娘婚姻庭關係的變調情形亦已經成為臺灣民眾集體社會成本的一部份,準此,有關引進外勞和外籍新娘所造成種種預期性與非預期性後果的思索,這不僅是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職責,同時它也是全體臺灣社會一般民眾在聘僱和迎娶這些外籍人士,享受好用以及方便以餘,所必須要共同深思的課題。
事實上,如同西方福利國家的發展經驗,臺灣社會亦採借同樣的模式大量地引進廉價的外籍勞工,姑且不論外勞之於臺灣經濟發展貢獻與否的論述爭議,但是,外勞對於臺灣社會所造成的社會成本負擔,這早已是在淺嚐甜實之後,國人所必須要深切檢討的。比如近年來所浮現出來的原住民失業與低度就業的問題,便是在成本利潤的考量之下,這使得外勞的數量已經取代了原住民而成為勞動力市場主要的供給來源,而這也迫使了原住民同時要面對著社會性與經濟性雙重不利的遭遇局勢。如此一來,最後發展的結果固然是帶動了臺灣經濟的成長與社會的繁榮,但是,貧富之間的階級深化和原住民與其它族群之間的對立這亦是相隨而來的社會成本,只是兩者之間的取捨並不是短期之內就可以斷言確證的,不過,可以深信的是最後的代價卻是全體社會大眾所必須要共同承受的。
尤有甚者,縮減勞動力再生產成本的說詞,固然是正當化了引進外勞的勞動政策,但是,長遠來看,這對於急欲標舉人權與社會權的臺灣社會來說,亦有其值得商榷的地方,比方如說外籍勞工並沒有享有與本國勞工相同的福利權益,像是住宅、失業津貼、健康照護、死亡喪葬補助以及老年退休給付等等,如此一來,自然是會大幅地降低業者經營成本的負擔;再者,當外勞的人權以及定居或攜眷等措施被排除時,表相的社會成本的規避亦誠屬於必然的結果。尤有進者,真實生活世界裡所凸顯包括工資差異與生活水準等等的相對貧窮和絕對剝奪,這亦為現實的台灣社會埋下可能衝突與對立的引爆因子。
再者,外籍新娘的引進固然是滿足了婚姻市場裡弱勢族群的基本需求,但是,過於凸顯對於這些外籍新娘視為當然的付出,像是勤儉持家、孝順公婆等等個別性的道德指稱,這使得潛藏在這些外籍新娘婚姻家庭背後的將會是一連串棘手的問題困境,比如文化差異所帶來兩代之間的親子教養衝突、外籍新娘社會適應難題所招致的各種家庭生活運作困擾、弱勢貧困家庭對於日後婚姻家庭關係的有效維持、以及加諸在這些外籍新娘身上不人道的社會性對待。
總之,對於外籍人士是否應該引進早已不是國人關注的焦點,更直接地說它也已經不再是能否選擇拒絕的議題討論,相反地,外籍人士及其生活模態早已經是鑲嵌融入而成為台灣社會常民文化的一部份,就此而言,當外勞和外籍新娘成為一種『必要之惡』的手段運用時,如何未雨綢謨、集思廣義以共謀對策,這會是我們在慶祝潑水節慶以及慶幸娶得乖巧外籍媳婦之餘的最意義的訓誡!畢竟,正當不同的族群、人種對此淘金的臺灣和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有著不一的解讀意涵時,外籍勞工與外籍新娘都應該僅是台灣社會潛藏問題的表癥之一而已!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