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日本農民抗議撤除保護性關稅集會,害怕壁壘撤除後國產農品失去競爭力。)
冷戰(Cold War)係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列強,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之間的長期政治對抗。不少人認為,美中兩強為爭奪全球主導權,將使貿易戰陷入長期經濟新冷戰。換言之,今日的貿易戰已埋下日後兩國經濟冷戰的種子。
其實,美中兩國自1980年代恢復正常貿易以來,雙方經貿關係日益緊密,經貿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利益和好處,但貿易分歧、摩擦卻始終不斷。長期以來,不少西方輿論認為,中國加入WTO之後成了麻煩製造者,在WTO內部,批評聲音從未消失,範圍包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給國企大量資金補貼並人為操縱出口商品價格、侵犯知識產權、操縱重大工程招投標等行為。僅
美國針對中國大陸提出的訴訟就涉及出口補貼、盜版、中國汽車關稅、汽車輪胎等多項。
根據彭博於去年3月的報導,世界貿易組織當前最棘手的6大貿易爭端案件中,4件與中國有關,其中有3件是由美國單獨或美國聯手歐盟共同提出控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對此,大陸官方輿論也一直大力宣傳中國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聲稱西方國家一直想壓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此專門設置了一系列的貿易壁壘;而「非市場經濟地位」規則,特別是反傾銷,就是西方國家用來打壓競爭對手(中國)的有效工具。由此可見,雙方的經濟冷戰由來已久。
今年以來,兩國貿易硝煙四起,6月19日,美白宮發布36頁報告《中國的經濟侵略如何威脅美國和全球科技及智慧財產權》,指控中國大陸運用經濟間諜等27種作法,侵犯智財權、威脅美國及全球經濟創新。8月1日,美國商務部對44家高科技陸廠進行出口管制,其壓制中國高科技崛起之心,特別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昭然若揭。美國不僅僅於此,還要聯合西方社會共同對抗中國入侵;因為「中國製造2025」及「
一帶一路」都強烈表現出中國的雄心壯志,讓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起了戒心,從而透過科技、政治、軍事及經濟圍堵中國。
美國為了維持全球霸主地位,不擇手段打擊現在及未來主要的競爭對手,以往是蘇聯,現在則是中國大陸。那麼,中國大陸如何因應?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近日就美貿易摩擦表示:「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中國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他所謂的靠自己,包括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製造業、先進技術及關鍵技術均要靠自己。另外,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日前就中美貿易問題,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也強力指責
川普掀起貿易戰,影響全球貿易成長。
有專家認為,中國大陸若採鬥而不破、以拖待變方針,美國將占不到便宜。再者,當前國際局勢已和冷戰時期迥異,西方國家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而中國大陸也非蘇聯,不會輕易屈服。令人憂心的是,美中新冷戰將對全球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據Bloomberg分析,2020年全球
經濟成長將掉0.5%,付出達4700億美元成本;而
台灣夾處美中之間,經濟所受影響將非常大,實不容小覷。
(本文刊於2018年10月2日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