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戲碼,越演越烈,自去(2018)年3月22日起美中貿易宣戰,一年有餘,11輪的談判,
美國忽硬忽軟又忽硬、中國妥協反悔又妥協,是兩方拉鋸比武?還是一方被逼向梁山?
美國貿易宣戰變本加厲,及至近期祭出「華為禁令」,其「世界第一、捨我其誰」的戰略意圖相當鮮明。彌經半個多世紀的雄霸全球,怎容崛起快速、超英趕美的中國小老弟搶得世界「制定權」頭籌。無論戰火如何蔓延,勢必冗長彌久,乃因貿易宣戰的背後,存在一個非一蹴可及,卻終極能夠主窄未來世界領航角色的重要元素--「科技」。既以科技為軸心,「不能放手中興,更要追殺華為」乃預料中事。
美國為穩定國際霸主之地位,自1973年布列頓森林協議瓦解之後,美國政府立法賦予美國總統兩個「尚方寶劍」,分別是1974年的301條款及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讓祭出美國扼殺中國經貿及科技發展的任何動作,都能夠師出有名。去年亮出第一劍,以301條款於3月22日宣示開戰,白宮更於6月19日公布一份「中共經濟侵略戰略報告」,詳列了中共的經濟侵略如何威脅到美國和世界的技術及知識產權,做為步步為營準備封殺中國科技前衛產業的首波動作。今(2019)年5月15日亮出第二劍,以IEEPA劍指華為之喉,輕鬆地讓華為背上了「類莫須有」之「違反伊朗制裁令」罪名,並認定華為科技發展危及美國國安,祭出嚴峻的「華為禁令」。
華為的70家主要供應商,有不少與
台灣深度關聯,包括鴻海富士康、台積電…等。
川普出狠招強勢封殺華為,美國科技龍頭Google、英國芯片設計巨擘ARM、日本東芝相繼表態配合,暫停與華為合作,使華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致命危機,全球科技產業將骨牌效應受到衝擊,台商也難置身事外。
為保台商,我政府應積極作為,持續關注中國大陸臺商之經營動向、留意中國大陸政經環境變化及對我企業的影響、鼓勵臺灣相關產業盡早啟動避險措施、並適度協助相關業者轉移生產基地以迴避貿易戰影響。另外,做好台商資金回流之引導與規劃、適機強化企業與個體之智財觀念、因應對非法技術移轉之認知與抵制、把握時機積極改善臺灣投資環境…皆為此波「美中科技戰」之當務之急。
(本文刊於2019年5月29日《非凡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