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六年前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的「玻璃娃娃」校園摔倒致死案,二審判決協助幫忙的陳姓同學不必負賠償責任,判決的結果固然是回歸到「好人應有好報」的一般性認知,但是,如何讓心起慈悲的助人工作,有其應該兼具的智慧內涵,這才是「玻璃娃娃」案例所要傳達的機會教育。
姑且先不去論斷最終的裁處結果,之於「玻璃娃娃」悲劇的相關提問包括有:顏姓「玻璃娃娃」是否是第一天到校上課?是否是第一次到別棟建物上體育課?其它同學是否也是第一次的陪同協助?就此而言,如何針對這些特殊新生以啟動包括教材、課室以及校園等等軟、硬體的任務編制小組,而非只是委由同學之間相濡以沫的道德性訴求。也就是說,檢視「玻璃娃娃」在校園裡摔倒致死,不應該只是單純地突顯當事者個人的不幸以及協助者的無辜,理當要進一步還原回到對於教育當局以及校方是否有做到事前防範、臨事善後以及事後補救等等分級的處遇措施,而更直接的質問是:事情過後的各級學校,有否針對當前校園裡明顯危險的硬體建物設備,馬上進行修繕的補強作業。準此,一條人命的枉死,不應該只是個體層次的司法裁處,而是有它對於制度運作失靈的根本反省,而這項鉅視層面的糾舉更有它防止校方消極的不作為,藉以來排除其它身障學生的受教權益。
至於,相應於「玻璃娃娃」悲劇所提出來營造無障礙校園的訴求,固然兼具正當性(legitimacy)與合法性(legitimation)的多重意義,但是,從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校園到無障礙環境這一路走來的全面性無障礙訴求,反而有可能會被扭曲甚至於導引成為一種有罣礙的認知觀念,就此而言,思索「無障礙」的論述真義並不全然在於改造硬體環境的技術層面上,而是一種健康心靈結構的塑立,亦即,從價值觀念、認知態度、行為舉止與人際互動等等生活世界裡,認識了解到身障者與一般人的異同點、將身障者的生活處境內化成為一種相對同理的人身感受以及學習到如何與身障者相處的互動技巧。顯然,來自於正常的與體健的之主流文化的常態性裁判,造成了領有身障手冊的近百萬名身障人士,卻總是被隔離甚至於消失在妳我的周遭生活裡,而成為隱形的社會邊緣人。
表:「玻璃娃娃」的Q & A
一、何謂「玻璃娃娃」:指的是一種因先天遺傳性缺陷,而引起「第一型膠原纖維」病變造成骨骼強度耐受力變差,而容易脆弱骨折的疾病。
二、照顧需知:
(A) 保護措施:
1.家長須細心、耐心照顧幼兒。
2.兒童須避免危險性的遊戲。
3.使用保護性支架護具。
(B)學校生活:
1.就讀的班級所在樓層盡量安排在一樓,以免要上下太多樓梯。
2.可以參加社團活動,但以較靜態的社團為佳。
3.可以參加體育課,但劇烈的項目(賽跑,跳高,跳遠,球類競技)較不宜。
4.可以去游泳,但游泳池設施最好是處處有把手。
5.若是須使用輪椅的學生,學校請盡量有「無障礙空間」的設施。
6.下雨天或有外面場地潮濕時,盡量不要讓病患學生去參加外面的活動,並請老師及同學們多注意他們的行動,避免滑倒跌傷。
7.若病患同學有需要幫助,請大家熱心幫忙,不要害怕會造成傷害。
8.並不是所有病患都脆弱到一碰就骨折。
9.要揹患者的同學,也請先衡量自己的體力,最好旁邊還有另外的同學幫忙及注意四周環境。
(C)學校醫護觀念:
1.請注意患者同學的體重,盡量不宜過重,以免加重腳骨負擔,也請同學們多監督。
2.可要求患者同學影印醫院報告放在保健室,由校護保管建檔。
3.患者同學也可要求醫院醫師提供生活注意事項,並公佈在班上讓同學知道。
4.患者同學受傷時,其他人可以詢問患者自己或由校護簡單評估情形:
a.只單純骨折,無其他生命危險跡象(如呼吸急促、大量失血、心跳停止)--> 暫時不要再移動病患-->call 119並等待救護車。
b.骨折合併生命危險跡象-->call 119-->盡快給予急救(CPR壓胸促進心跳)。
原始資料來源:中華玻璃娃娃關淮協會網站,2006.07.19。
準此,「玻璃娃娃」校園裡的摔倒致死,實乃是長期以來欠缺如何認識和了解身障者的心理特質與行為特徵以及如何掌握相處原則等等社會性教育的一項預期性的發展後果,誠然,舉手之勞的人群服務,是有它慈悲為懷的道德性訴求,但是,幫助他人理當是一種結合著溫暖的心與冷靜的腦的雙重性論述,畢竟,慈悲加上智慧才能讓人群服務的助人舉措更加功德圓滿,至於,觸目所及的皆是有障礙的生活環境,亦點明出來「玻璃娃娃」案例已超乎當事兩造的責任歸屬,而是直指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如何地看待這群墜落凡間的折翼天使?
〈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