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林智堅在第二任快屆滿前,才倡議新竹縣市合併為第七都,時機上可謂「意圖明顯,境界不高」,打的更是如意算盤,以為極有機會當上新竹都的首任巿長,和六都搶分統籌分配稅款的大餅,既升官又發財。
公投過關後,蔡總統明白表態支持,而為處理竹竹合計才一○二萬人,不符地方制度法直轄市「一二五萬人口且有特殊需要」門檻的難題,府院黨竟裡應外合,新竹市籍的黨團總召柯建銘(曾用林智堅當過助理)更自認為立法院是自家開的,答應把「且」改為「或」,還想逕付二讀強勢過關,被譏為「英人設市,狼狽為堅」,其實剛好而已。
行政區劃法草案提到,現行直轄市無法擔任帶動區域發展的領頭羊角色,且具強大磁吸效應,致使周邊區域留才不易、財政欠佳等地方治理困境,為建立公平合理之行政區劃程序,急需制訂「行政區劃法」,但草案卻最近送出內政部大門,竹竹倉促合併豈不是又擴大富都和窮縣的差距?內政部怎能悶不吭聲?
蘇貞昌院長還說竹竹併「可增加半導體
競爭力」,則擁有竹南和銅鑼科學園區的苗栗縣理當和竹竹合併,超過一二五萬人口的門檻,不需修法即可自動升格。蔡政府的竹竹併鬧劇,把苗栗人當三等公民看待,更是為一黨之私,不惜破壞制度,到了恣意妄為的地步,不見大公無私的氣度和為地方設想的高度,完全執政卻沒責任感、正義感,只有一黨獨大的拚命趕和非常敢。接下來,窘對具升格條件的彰化縣成為第七都的申請,蔡政府會不會因大小眼而穿幫,非常值得關注。
雖然林智堅後來因黨內反彈而宣布棄選,但蔡政府還須誠實面對林智堅倡議升格的唯一正當理由:「新竹縣市對高科技產業貢獻大,每年創稅一千九百億,但是分到的統籌分配稅款是倒數第五」。直球對决的答案,顯然是中央政府應把新竹縣市拚經濟、承受汙染所創造的税收,也就是全被中央政府收歸國稅的所得税和營業税、貨物税,拿出來和新竹縣市政府「共享」。
因為財政收支劃分法廿二年沒有修訂,財政部長又跳票,造成中央集錢又集權現象。扣除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之後,中央政府的收入就超過全部政府約三兆的七成,支出比重卻不到全部政府支出的六成,代表中央應拿出一成的收入(至少三千億)分給地方。而去年前十一月累計的稅收,超徵且高成長的都是所得稅、營業稅、證交稅等中央稅,地方政府的總稅收還不到營業稅的七成,可見得財政垂直不均不公的現象更加惡化。
因此,建請林智堅擔任財政部長,請柯總召配合修訂財劃法,一次制度性地將四千億元財源下放給地方政府,地方升格鬧劇即可止矣!
(本文刊於2022年1月5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