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2005年台大校門。)
一項偏屬於教育行政範疇的策進作為,卻是引爆出關於『高教迷亂潘朵拉盒子』的諸多反思之處。
話說:基於教育平權理念,教育部著手規劃「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據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並且搭配對於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以加碼補助1.5萬元至2萬元,同時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以及精進就學貸款申貸和還款措施等三大項的精進措施,預計明年(2024年)的二月正式實施,屆時將可以照顧到63.4萬名的在校學生,至於,所需新台幣220億元的預算經費,則是由政府全數支應,只不過,從私校生到公校生、從學雜費差距到齊頭式平等、從學生到教師、從私校到高教體質,以迄於高教資源到國家預算之類的滾動、排擠效應,凸顯出來的是關乎到教育資源階層惡化情事,依舊還是現行公私高校之間的一道隱形障礙;連帶地,針對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的該項方案,卻也傳來NTU台大學生的臉書交流板上,出現『國家與其補助一群私立廢物玩69,為什麼不花錢提升一下台大可悲的QS 69名』,乃甚至於傳出有台大生在社團大罵私校生『沒用、廢物』之類的情緒性發言,如此一來,從之前台中一中、台大學生到台大交流板的不當言行,這已然是長久以來高教迷亂、脫序一項預期之中的演變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s)。
誠然,對於上述的該項方案措施,究竟係屬於遲來正義的公平訴求?抑或本該積極作為的行政懈怠?還是淪為某種選舉策略操作的政策性福利?這方面的論斷評價,自當有其您、我心中一把尺的各自衡量,但是,就其所引爆出來不同屬性內涵的族群對峙,乃甚至是對決於某種情緒勒索之類的霸凌言行,那麼,該項的教育行政作為,已經是有其商榷、議論之處,如此一來,映照於從教育平權到基本人權的權利福利內涵廓清、從台大全球排行到
台灣世界
競爭力的整體性人資布建、從階級開放流動到水平階序不公的社會性投資、從文憑無用論到學校消失論的多元培力管道、從表象的階層深化到根深柢固的微歧視論,以迄於另類『#We-too』的霸凌認知基模,那麼,上述的學雜費差距補助,顯現出來的乃是擺盪於叢林生存法則和社會連帶瓦解的某種緊張關係,以此觀之,當前
高等教育所被高度期待對於新生世代的人文素養底蘊,已然蕩然無存,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總之,對的事,如何鑲嵌於對的行政團隊、對的策略手段、對的總體策略性規劃、對的執行時機,及其預期可以產生對的結果,就此而言,上述的教育行政措施,已經是在不對的時空環境,逕自所謂的轉型教育平權正義,這除了唾面自乾的自毀立場外,其所造成學生、校際以及社會彼此之間的更大嫌隙、隔閡,這才是教人極為痛心之處。
(本文曾刊登於112.06.30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