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2005年台大校門。)
交大明年二月和陽明合校,還要爭取桃園航空城卅公頃土地當校本部,合校不但沒有精簡規模、增強
競爭力,反而大力爭取土地和資源,變成國立大學怪獸,真讓人感慨萬千。
教改以後高教急速擴充,但國家
高等教育的經費未隨比例成長,造成所有國立大學的經常性經費不僅零成長,甚至年年刪減,經營面臨很大的挑戰。不過幾所受到國家厚愛的所謂研究型國立大學,年年都拿到許多額外的經費,其餘各學校看在眼裡,莫不羨慕。當大家都慘澹經營時,富有之家還嫌不足,趁合校大肆搜刮,真教人情何以堪。
從嘉義中正至花蓮東華、苗栗聯合、宜蘭宜大、台東等國立大學,大部分沒有老校歷年累積的人力和財源,沒有私立大學董事會的支持,也沒有教育部關愛的眼神,想自立自強又處處受限教育部,任何增班增所都要報部核准;教育部給學校例行經費年年打折,以致學校經營困難,學生缺空間,沒宿舍,少設備。教育部要公立大學合校來減少大學數量,但合校後反而規模擴大,更壓縮其他大學,造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高教怪象。
教育部和教改專家時常講要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因每個孩子有不同特質。現在因為
少子化,正是帶好每個孩子的好機會,但因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和教育政策的民粹化,很多大學校院只是存在而已,有的甚至要為生存而奮鬥,想轉型的不能轉型,想發展的不讓發展,就這樣載沉載浮,帶好每位大學生也是空話。
大學排名或教育部評鑑各大學,用的都是同一套標準,每年排名幾乎都一樣,是否可讓各學校自訂指標,只要指標合理,各大學每年在這些指標上都有進步,就應給予肯定和獎勵。
大學應該是國家的良心,應勇於講真話和批評政府的不對。但現在大學為了政府的資源,對錯誤政策都不敢批判,甚至自己也變成掠奪國家資源的怪獸而不自知,失去大學的靈魂和格調。
國家用資源來控制大學,大學也樂於配合,缺乏反省的精神和勇氣。長久以往,大學就會缺乏知識分子,如果連大學裡面都沒有知識分子,國家危矣!
(本文已刊登於 2020.09.10聯合報第A12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