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於日前完成六年國家發展計畫規劃草案,並且擬於下個月提出追加預算方案,準備開始執行此一挑戰二00八年的遠大計劃。由於國內正值經濟景氣緩慢復甦,民間投資及消費有待提升之際,政府適時提出擴大內需方案,相信對於活絡經濟應有助益。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共分十項,其中有關營運總部建設頗值得吾人關注。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就表示,此十項重點計畫是為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目標並提升國民所得成長為目的。而其中較受矚目的是,為提升台灣在全球化競爭地位,將建設台灣為台商及跨國企業設置區域營運總部的最佳地區;將規劃自由貿易港區計畫,包括推動中的桃園貨運園區、高雄航空貨運區及其它國際機場、港口鄰近區域,皆將採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模式規劃。
基本上,協助企業設立全球營運總部乃經發會之共識,對於提升傳統競爭力十分重要。為協助企業設立營運總部,經發會產官學決議促使政府透過租稅優惠及提供公有土地以優惠價格售予或租予合乎獎勵條件之企業設立全球營運總部。此外,為使租稅條件合乎國際競爭力,政府亦將檢討在台設立營運總部或發貨中立與新加坡或香港比較不利之租稅條件並予以調整。
因此許多傳統大型企業,例如:巨大、寶成、統一、味全等根留台灣及強化其國際競爭力都將因此一優惠措施而實現。
事實上,鼓勵企業設立營運總部,是解決台灣面對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問題之主要手段之一。眾所周知,我國業已於今年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WTO之正式會員。根據我國入會承諾,國內市場不論是商品或勞務(包括電信、金融、保險、運輸、教育、個人服務業等)都要在短期內開放。因此不但各國便宜商品已陸續向我國市場叩關,而且跨國企業已開始投石問路進入台灣投資。
相對著,我國商品亦可以公平的進入其它會員國市場,而且台商亦可自由赴其它會員國投資。因此,吾人可預期者為未來台商將面臨一個市場更開放、競爭更激烈之國際市場。換言之,企業及政府都將面臨更嚴峻的國際競爭,尤其是來自先進國家的大型跨國企業之競爭壓力。這些大型跨國企業將憑藉其全球價值鏈一體化、雄厚的資本、先進技術、及專業管理人才等優勢,積極進入全球市場。
此一趨勢將對我國正進行全球佈局及長期深耕台灣國內市場之企業,產生立即而明顯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比過去傳統產業面臨之競爭更嚴峻。此乃因先進國家之跨國企業主要佔據上游的原料加工、設計、研發、創新,及下游之國際運籌、批發、零售、品牌行銷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部門。對於台灣與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而言,加入WTO等於接受全球價值鏈競爭體系的競爭,同樣均處於相對低附加價值的環節上。因此台灣與其它新興工業化國家亦將互相競爭,尤其是台灣海峽兩岸經貿競爭亦將可能發生。
然而,由於台商從十年前大幅在中國大陸資以來,總投資金額排第三位,是中國大陸主要外來投資來源之一。因此若台商能體會全球化競爭思維,將中國大陸市場視於全球佈局之一部份,則才能一方面與先進國家互相競爭,另一方面亦可避免大陸磁吸作用。
然而為避免產業空洞化,鼓勵企業根留台灣,以台灣為主要營運總部及創新研發基地,並避免中國大陸之經濟磁吸效應,兩岸三通勢在必行。雖然自由貿易區之設置可補強境外航運中心,讓貨物進入台灣深層加工,免通關再出口,但對於吸引台商及外商在台成立國際營運總部之誘因仍然不足。因為這只是過去加工出口區之另一種模式。
最近美國商會發表「台灣白皮書」,認為台灣鄰近與熟悉大陸市場,具有文化及語言上之優勢,使得外商願意以台灣為大陸跳板,強化全球營運。並且認為台灣已為成熟的經濟體,仍有強勁的競爭優勢,因而主張政府應順應自由化、國際化之經貿潮流,讓企業自由投資與貿易。使兩岸經貿往來早日由市場因素主導。值得注意的是其交通運輸委員會優先議題之一為建議兩岸直航及成立全球運籌中心,足見兩岸直航之談判之重要性。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