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樣一句簡短的發言中,不難看出王建民受到美國媒體及台灣球迷熱烈擁戴的原因。近年來,台灣媒體似乎已經被冠上為「社會亂源」、「媒體亂象」、「惡質媒體」的封號,又以電子媒體中的「有線電視新聞台」為最,而王建民的「拒訪事件」,更是連帶地引起民間人士對新聞台的不滿。
諸多論者皆認為此類的全天候新聞頻道,一昧地追求收視率,以「知的權利」做為藉口,將採訪報導的權力無限上綱,不僅缺乏自制力、反省力,並毫不尊重受訪者隱私權。除此之外,媒體慣用「類似連續劇」的報導方式,更是失去媒體本應以「公眾利益」作為新聞價值的判準。
除王建民及其家人外,包括「南迴搞軌案」的李泰安,及弊案纏身的第一家庭,都有被台灣媒體「緊迫盯人」的經驗,只是三者選擇用不同的方式面對。王建民拒絕台灣媒體採訪時間僅有兩周,但的確達到某種程度的警惕作用;而李泰安則是以「泰安休息站」來自我解嘲,至於第一家庭則是以「搬遷住所」或偶有「怒目相向」的態度回應。
不可否認地,當前媒體為搶奪收視率,嚴重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當中,甚至已逐漸變成常態。為了搶奪少數的收視觀眾,而瘋狂的搶獨家、追新聞,卻忘記每則新聞的產出應該與大眾利益有關。這樣的競爭態勢不應成為常態,正本清源應從媒體本身做起,重新審視身為媒體的社會責任,停止繼續深化既有的不合理行為,而非以「環境競爭」、「生存困難」等做為向下沉淪的藉口。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曾刊登於95.9.2人間福報讀者投書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