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就任大韓民國大統領之前,我國媒體對他充滿期待,對所謂「CEO治國」的觀念,更是大吹大擂,認為台灣應予效法。曾幾何時,只因為他接受華府要求,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弄得首爾每天有幾十萬到百萬人上街,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內閣集體辭職,鬧得天翻地覆,全國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
李明博究竟犯了什麼過錯?首先,他過於自豪誇大,競選時開出所謂「747」願景:一、今年GDP成長率要達到7%;二、總統任期內要將國民個人所得提高到4萬美元;三、將南韓變成世界第七大工業國。
在全球物價上漲衝擊之下,讓我們來檢查做到這三點的可能。首先,南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本月已高達5%,因而經濟成長率今年最多不會超過4%,持續的罷工風潮與政局動盪,只會使經濟成長率變得更低。
其次,個人所得數字,各方估計不同,台灣根據2005年統計,南韓1萬6,291美元略勝我國的1萬5,271美元。但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去年數字,依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認為南韓個人所得已達2萬4,800美元。不管怎樣,5年後要跳到4萬,困難重重。
最後,南韓想成為第七大工業國,其工業生產必須超越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和印度,可能性更加渺茫。
平心而論,全世界國家都因石油與糧食價格飛漲,受到極大衝擊,南韓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玉米最大生產國阿根廷積欠外債達1,147億美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6%。相較於2001年該國因外債達GDP的54%,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破產(default)的國家,危險度更高。
在亞洲,越南5月份股價暴跌60%,消費者物價指數卻驟增25%,正在向「國際貨幣基金」求援。此外印尼、菲律賓和印度都受到高油價與高糧價衝擊。香港的匯豐銀行(HSBC)索性勸告客戶暫時避開亞洲證券市場,等風暴過去再說。
歐洲也未能倖免。冰島、匈牙利、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其餘東歐國家的國際收支都出現大幅赤字,因而外債驟增。美國專業估算全球信用度的「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已發出警告說,幾乎所有東歐國家的外匯儲備情況都已到達危險水準。
南韓最大報紙《朝鮮日報》上星期有篇社論,從美國次級房貸風波講起,認為日本與歐美先進國家均未能倖免高油價衝擊,將很難應付即將到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下半年原油價格估計將達每桶150美元,如果上探200元,也不意外,而南韓所用的汽油、機油和燃油,每一滴都仰賴進口,那才是最嚴重的問題。這樣的言論,目的當然是為李明博開脫責任。
南韓最重要的盟邦美國,為何坐視李明博陷入困境,貌似無動於衷呢?首先,美國剛原則同意和南韓剛簽署自由貿易協定(KORUSFTA)。李明博這次准許美國牛肉進口,意在避免美國國會拒絕批准這項辛苦交涉得來的協定。美國則認為,出口的牛肉並未感染狂牛病,抗議者只是拿它來作反對李明博政權的口實而已,美國沒有必要捲入這場漩渦。
其次,美國在南韓駐軍,依照共同防衛條約,須由南韓分擔軍費,每年雙方都為幾十億美元的分攤費用爭辯不休。南韓政府由於事涉機密,從未公布任何數字。韓人認為駐韓美軍性質已有改變,從駐防最前線的板門店後撤到第二線,萬一日本或台灣有需要,還可能移師海外,南韓不應獨力負擔這筆龐大費用。
最後,自1951年迄今,美軍在首爾市中心明洞區(Myongdong)占用了許多黃金地產。南韓首都寸土寸金,急於收回這些房舍土地,駐韓美軍總部趁機獅子大開口,需索無饜,民間對此不滿已久,這也是罷工抗議幕後從未公開的另一個原因。
怎樣才能結束這場風暴呢?李明博知道反對美國牛肉進口只是個藉口,被反對黨利用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以逼他辭職下台為最終目標。他並遷怒於已有68年歷史的「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下令追究這家電視台在時事節目《PD手帖》中故意誇大狂牛病危險的刑責。
李明博6月20日再度向全國道歉,並撤換青瓦台高層幕僚。
根據昨天的消息,美國為支持李明博,已經與南韓農林水產部長官鄭雲天達成協議,將對韓出口的「牛齡」以30個月以下為限,總算有了交代。但這只消除了罷工罷課的藉口,南韓反對黨少不得會繼續鬧事,擴大政潮,直到把李明博拉下馬為止。
(本文刊載於97.06.23 中國時報第F2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