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評等公司穆迪(Moody's)指出,由於美國自2007次貸危機以來,房市持續崩跌,使得北美地區保險業者迄今已認列超過1,900億美元的資產減值與未實現虧損,整體產業獲利大減320億美元。而今年來包括大都會人壽、保德信與哈特福金融服務集團等,都已被調降債信評等。而在保險業者被降評等的背後,觀察到的是受經濟衰退打擊的企業還不出貸款,違約潮紛紛湧現,此代表這波資產減值可能來自公司債。根據Moody’s統計,美國公司債市場於3月出現35起違約事件,寫下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單月違約事件最高的紀錄。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目前正積極對銀行業者進行壓力測試,希冀透過假設未來銀行在面臨各種不同的經濟惡化情況下,衡量銀行借貸及其他投資的資產價值將會有何種損失。此次壓力測試的重點集中在銀行的債務品質,並以之作為衡量銀行金融體質的標準。測試的初步結果顯示,目前各大銀行不良債權大幅成長,未來可能仍須透過政府大量地挹注資金,已避免金融危機再度發生。
從上述兩個現象可知,美國企業債信紛紛被降等以及銀行不良債權激增的情況處處可見,加上當前經濟復甦的跡象並不明顯,惡化現象依舊持續,使得信用違約風險再度升高。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原已趨緩且逐漸下滑的VIX恐慌指數近期再度急遽飆升,4月20日當天更是大幅上揚15%,創下3個月來最大的漲幅。
所謂的VIX指數全名為波動率指數(Volatility Index),為將指數選擇權隱含波動率進行加權平均後所得的一個指數。一般提到VIX指數通常泛指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的波動率指數 (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係由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於1993年推出,主要是反映S&P 500指數期貨未來三十天的隱含波動率。由於隱含波動率背後代表的是市場投資人對未來指數波動的預期,因此,當VIX指數愈高時,代表投資人預期未來指數將會呈現大幅度的波動;反之,當VIX指數愈低時,則反映投資人預期未來指數波動將趨於穩定。由此觀之,VIX不僅隱含市場多數人預期心理的變化情形,同時亦反映投資者對後市的恐慌程度,故普遍被市場人士稱為投資人恐慌指數(The investor fear gauge)。
因此,近期VIX指數的飆漲代表當前美國投資者信心依舊不足,市場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極易引起恐慌心理。換言之,即使目前股票市場似乎已有回穩的跡象,且景氣的燕子陸續出現,但金融市場的信心仍舊相當脆弱。根據早先美林證券全球基金經理人的調查報告,有高達一半以上的基金經理人認為,信用違約風險將是未來影響金融市場穩定的一大因子。若是信用違約風險持續升高,將可能引發新一波的金融危機。
對照上述美國的情況,再回頭觀看台灣股市近期因陸資來台利多而上演的激情戲碼,彷彿台灣已完全脫離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衰退,正邁向經濟快速復甦的階段。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仔細檢視總體經濟的基本面,可以清楚發現3月景氣燈號仍維持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民間消費與投資依舊不振,IMF甚至還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率至-7.5%等,種種的總經數據均無法讓人太過樂觀。換句話說,目前資金狂潮下的信心恢復可能僅為一種假象,一種基本面轉佳的偽現象。若果不察,最後受傷最重的還是廣大投資大眾。
根據過往經驗,任一次金融危機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少則一年,多則四、五年,且鮮少有擴張性財政或貨幣政策可以立即見效,政策的遞延效果最少都在半年以上。此波金融海嘯若以雷曼兄弟的倒閉做為真正爆發的起點,迄今連一年都不到。即使再往前推,以前全美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出事起算,也不過才短短的一年多。因此,若要說經濟就此開始復甦,實令人難以信服。反之,對於台灣當前因市場樂觀氣氛所營造出的多頭假象,可能更需留意其二度傷害,投資人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