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後,國民黨雖然守住了三席,但得票數卻低於民進黨,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再度引發了一個長久以來的議題:國民黨似乎不了解南部人的心。綜觀近年來幾次的地方選舉與中央選舉結果,似乎在在呼應了這樣的觀察。
南部人的心與北部人的心為何不一樣,恐怕得追朔到國民黨過去長期重北輕南的施政方向,以及民進黨長期以來在南部地區訴諸本土意識的政治操作。國民黨如果未能及時反思南部人的心與北部人的心哪裡不一樣?恐怕無法阻止選民繼續流失的趨勢。尤其在五都架構確定後,一般相信對於藍綠政治板塊的影響,將會形成藍者愈藍、綠者愈綠,這樣的發展趨勢,勢必深刻影響2012的總統大選。南部人的心與北部人的心哪裡不一樣?國民黨目前必須針對以下幾個方向,建構改革之道,以免永久失去南部人的心。
首先,必須考慮到南部人選民結構特性;其次,必須考慮到國民黨的組織結構;第三,重視政策論證、理論建構的重要性;第四,落實「在地化」的扎根工作;第五,重視「宗教活動」的動員力量。以下分別提出本文初步看法,以期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的討論。
一、「南部人」的農業社會特色
南部地區屬於農業地區,選民多數為農民,農民在生活上的重心,約略為:宗教、社會團體、政治、經濟;南部都會地區選民,其生活重心約略為:社會團體、宗教、經濟、政治。無論是農民抑或是都會地區區民,本土意識貫穿了各個生活重心,造成了「政治上正確」,自成論證邏輯的一套意識型態。在民進黨的推波助瀾下,任何論述若未能服膺於此一意識型態,行銷上將面臨莫大的阻礙。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民進黨多年來,培養與掌握了此一論述利基,作為操弄選舉的法寶,從結果論而言,成效顯著。
簡單講,國民黨的關切重點,往往訴諸宏觀的國家政策,強調永續經營的理念,卻在農業政策與南部都會均衡發展上,未能納入在地觀點,或是縱然納入地方觀點,卻未能進行有效的政策說明。反之,民進黨的論述,往往直接訴諸地方利益,喊出抽象但深具感染力的台灣本土意識,以扭曲的族群觀念,發揮其動員選民的力道。國、民兩黨在關切重點上的差異,讓國民黨在南部地區,日益與民意脫節,於民眾的感情日益疏離。
農業社會為基底的南部地區,展現「我群意識」的方式,未必為都會地區的北部人可以理解。受限於歷史發展的軌跡,北部地區更早進入現代化的都市發展型態,近年更是早已邁入國際化的深化階段。因此,當「台客」、「很台」、「藍白拖」等字眼頻繁出現在傳播媒體時,國民黨未能給予同情式的理解,卻有意無意的呼應了「台北人」對於草根文化的鄙視,既未能提升南部人的文明水平,又加大了南北之間在文化上的疏離感。冒昧的說,當連戰勘災時,未能與民同苦,於水災區域下車涉水探視災民;當馬英九面對災民,很「誠實」的說:「我不是來了嗎?」時,南部人覺得國民黨與他們之間似乎是「不同掛」的,就不足為奇了。
國民黨堅持理性問政、乾淨選舉,當然是文明社會,民主政治應走的路。但是,政治畢竟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不單是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甚至社會賢達的事。南部人並非沒有「理性」與「想法」,衡諸於士農工商各階層,多得是南部人,即可了解國民黨未能掌握(或是遺忘了)農業社會的「人情味」導向的生活型態。以致於在感嘆「秀才遇見兵」的無奈時,不經意的流露出知識與權力的傲慢。當南部人到北部打拼時,有多少北部人到南部討生活?
台灣的農村問題,在「農業支持工業」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國民黨主政時,對於「工業扶持農業」的承諾究竟兌現多少?南部地區在經濟、教育資源上的相對缺乏,不應由南部人蓋括承擔。做為曾經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理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而國民黨目前有何可以吸引南部人的農業政策,或者說,有何發展南部經濟的政策規劃?這些議題,在在都造成了國民黨在南部人心中無法擺脫的負面印象,一經撩撥,有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考慮到農業社會的社會連繫比都市地區來得緊密與牢固,政治立場的選擇,面臨了更多的同儕壓力。國民黨在沒有具體作為,或是沒有正確宣導與行銷的作為下,縱然是國民黨籍人士,也很難為黨講話,遑論為黨爭取更多的民意支持了。
二、基層黨部喪失了革命政黨的熱情
原本,國民黨的地方黨部,為國民黨在台灣的治理,建立了無法忽視的汗馬功勞。在地方選舉中,也提供了有志於政治工作的地方青年才俊一個歷練的機會,為地方培養了許多的人才,對於台灣民主政治的推動連民進黨都無法否認這一點。然而,曾幾何時,當民主逐漸深化時,地區黨部卻逐漸失去了掌握民意的基本能力。
國民黨基層黨部的結構老化與僵化,這個長期反應的問題,實已到了應加以改善的處境。對於關心公共事務,企望為地方服務的政治菁英而言,哪一個黨給他舞台,他就依靠哪一個黨。國民黨近年來無法吸納年輕黨員,年輕黨員無法在國民黨組織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造成了基層的無力感與強烈的失望。造成了地方黨部在歷次選舉中,似乎成了旁觀者的怪象。如何針對地區黨部進行年輕化的改組,應為當務之急。
黨工的老化與官僚化,大大侷限了國民黨在南部的開拓能力。當國民黨在政黨輪替過程中,逐漸從領導地位轉向一般政黨時,龐大的資源逐漸喪失。在黨產的處理以及黨務革新的處理過程中,陷入了改革的困境。不是造成了資深黨工的失望與心寒;就是引發了各式的爭權奪利。逐漸形成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諸多親痛仇快的負面形象。衡諸諸多「鐵票區」選票生鏽的事證即可知道,連在南部的外省人都未必死心蹋地的效忠國民黨。黨部已經失去生命力與戰鬥力,昭然若揭。
國民黨的理想,國民黨的使命感,國民黨的熱情,為何不再吸引對政治有興趣的青年才俊?恐怕是因為國民黨經過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多次的內部鬥爭後,還沒有找回這些曾經有過的理想、使命感、熱情。國民黨長期在南部選舉中,培養派系,依賴派系,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困境。直到近年,國民黨常常被地方派系綁架,國民黨稍有不從,派系轉而支持民進黨,甚至集體退黨的事情,也時有所聞。這些都顯現出地方黨部已經無法勝任折中協調的角色,無法擺平各方利益。這樣的黨部又如何期望它發揮組織戰的優勢?又如何期待它凝聚民意?
當民進黨在2000年執政時,國民黨以「小孩玩大車」嘲弄民進黨時,忽略了民進黨執政後,提供給民進黨青年軍充足的歷練機會,也直接培養了眾多的各級政治人才與生力軍,間接的紓解了民進黨員的參與爆炸隱憂。而國民黨處理參與爆炸的方式,似乎就是「忽略」。這間接的將有志於服務地方的政治菁英,逐步推向民進黨的懷抱。
三、「政策論證」需要「種子教官」
國民黨並非沒有政績可以引以為傲,為何連北部人都逐漸相信政黨再次輪替,實在是因為陳水扁的貪婪與腐敗,而非國民黨比較高明?理應在地方政治事務中,扮演角色的地方黨部,在政策宣傳上,影響力式微,國民黨應該正視其後遺症。
國民黨在近年來的政策,諸如ECFA,對南部地區助益甚多,但被民進黨一個「中國黨」的口號,抵銷得無影無蹤。國民黨未能深刻體會南部人對於再度淪為受統治者的恐懼與厭惡,因此無法結合兩岸政策與本土化,讓民進黨可以指鹿為馬,將兩岸政策與本土化方向對立起來,使南部人相信現行兩岸政策方向,就是「賣台」,就是背離了本土化的成果。因此,國民黨如何加強政策論述,恐怕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國民黨近年來的政策說明,具有濃厚的理性、宏觀的特色,這對於都市中產階級、甚至是知識份子,可能極為對味。但是,放在南部人的眼前,恐怕是顯現出更多權力與知識的傲慢,大大降低了說服力。如以將「循證式」的政策論證爭取國民黨在南部地區的話語權,似乎長久遭國民黨中央忽視,以致於執政成果抵不上「柴契爾」夫人(意指在菜市場的庶民皆得口爾相傳)式的小道傳播。
國民黨在民主轉型中,曾一度陷入路線之爭,以致於長期忽略了理論建構的重要性。部分人士甚至以為理論建構是「革命黨」的特色,現今的國民黨已經不需要。這樣的誤解,造成了地方黨部無法引領政治論述,反受各式偏見的擠壓。因此,國民黨應重新體認「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的時代意義,擴大現行黨中央以政策數據,正面反擊惡意攻擊的作為,加強政策研究與政策成果的彙整,培訓宣講教官,強化地方黨部的教育訓練功能,以有效的反擊扭曲的口語傳播。簡言之,南部人一樣講理性,只要有憑有據,沒有理由在文宣上,國民黨始終屈居劣勢。
國民黨地方黨部,除了應該建立政策宣導的種子教官,更應結合各式民間團體,諸如:婦女會、媽媽教室;甚至重新掌握漁會、農會、水利會等傳統由地方派系支配的組織;早期的救國團在民間形象良好,這樣的外圍組織更應該妥為運用,發揮置入性行銷的威力。國民黨放棄了理論建構,除了造成了凝聚力的喪失,更重要的是由於無法凸顯理想性,所以無法與地方派系區隔。地方派系,自始至終,就是long stay,與南部人一起生活,如果國民黨在理念上沒有可資信仰的論述,在「關係」、「情感」的因素影響下,逐漸與國民黨疏離,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四、應重視「南部人」服務「南部人」的戰略價值
南部地區選出的民意代表,未能有效反映基層民意,疏於長期耕耘地方,應該加以檢討。這樣的困境,無法靠著在南部地區舉行中常會,就可以板回的。就好像long stay叫好不一定叫座一樣。南部人相信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人,因此如何融入南部人的生活,或是如何吸納生活在南部的人,成為國民黨第三個應該思考的方向。
在這個認同政治興起的時代,認同於「族群」、「文化」、「宗教」的力量往往大過於對於對「國家」的認同。因此,南部人可能未必自覺是愛國的,但肯定是非常堅持「愛鄉土」的立場。南部任認同台灣這一塊土地,愛護自己的鄉土,原本不應與認同中華民國衝突才是。然而由於歷史包袱的影響,加上政客的刻意操弄,南部人並不樂意常常提及國家認同的議題,如果硬要南部人表態,南部人往往順口就套用政治人物的宣傳口號,宣稱要台灣建國。衡諸實情,多數人對於台灣建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內政」導向的「南部人管理南部人」、「自己人管理自己人」。
所謂的「自己人」,不僅意味著籍貫是在地人,更指涉了與南部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南部人相信禮尚往來,有來有往的互動,才可以培養感情,才可以培養信任。所以,政治人物只要疏於經營,南部人未必認同。也因為這樣,地方黨部才應該肩負起培訓人才的重任。江山代有人才出,唯有持續發掘願意留在家鄉為民服務的政治人才,國民黨才可以在南部爭取到認同,並進一步爭取執政的機會。
五、應正視「宗教活動」的政治價值
南部人深受宗教影響,也喜歡與各式社團交流,諸如農會、漁會、婦女會等等,這些原本屬於國民黨強項的組織經營,現在都需要國民黨的努力,才不會一再淪陷。國民黨如何通過諸如兩岸宗教交流,柔性的宣導正確的中國意識,以化解「中國黨」的負面形象,是政策行銷上應予考慮的方向。如何通過體驗行銷、置入性行銷、口語行銷等等民進黨非常熟練的行銷手法,國民黨理應好好思考。更重要的是,國民黨並不缺此類人才,為何未能發揮?
政治活動固然令人振奮,卻未必是生活的全部。政治其實是管理眾人之事,與眾人生活相關的事,就是政治的重點。南部人基於農業社會的遺緒,深受宗教活動的影響。不論是道教、佛教,抑或是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宗教民俗活動往往是南部人的精神寄託,台灣人生活記憶中常常提及的「廟口」,即為明證。
這些宗教活動中,佛、道等宗教淵源,往往可以上朔自大陸地區。因此,近年日益興盛的宗教尋根之旅,往往是南部人(尤其是長者)第一次到大陸旅遊的原因。到了福建閩南,語言上的共通性,往往泯滅了政治上的對立與猜忌。雖然兩岸交流往往促成了國人對於台灣成就的榮譽感與珍惜,未必認同中國;然而,通過交流,目睹大陸在經濟上的發展,有助於南部人理解到自身在國際關係、世界局勢中的角色。
南部人不乏具有台商背景,為何無法正確了解大陸議題?為何相信ECFA是在賣台?其實,南部人對於大陸議題的態度,與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等變數相關。年輕、從商、大學以上的南部人,固然仍有強烈的鄉土意識,卻未必信任民進黨那一套大陸論述。南部人仍有許多人尚未與大陸交流,地方黨部應在宗教議題上多加著墨。為民服務不應只停留在口號,或是陷入選舉功利思維中。若能多由置入性行銷的角度理解地方政治事務的精義,國民黨就不會「說」輸民進黨了。
六、中興以人才為本
綜合以上論述,找對人,事情就不會錯。國民的致命傷在於人才流失。人才流失的原因在於喪失理想性。而馬總統在找回國民黨的理想性過程中,卻委由一個沒有理想性與願景的黨機器來落實,當然就會事倍功半了。希望國民黨能夠早日找回南部人的心,否則南部人現在有人照顧,也沒必要回到國民黨的懷抱了。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