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台灣與新加坡在2010年8月宣布開始進行FTA的協商,已完成共同研究,目前名稱先初訂為「星台經貿夥伴協議」(ASTEP),並已進行正式的FTA協商,進度最為超前,也是各國注目的焦點,ASTEP若能順利簽署,ASTEP將是台灣第二個在東亞地區簽署的FTA。事實上,簽署ECFA之後,由於ASTEP進展快速,使得東亞其他與台灣有密切經貿往來的國家也紛紛洽詢與台灣簽署FTA的可能性。
在東南亞地區方面,目前菲律賓、印尼、印度都已洽詢台灣,並進行簽署FTA可行性研究。菲律賓方面,菲律賓前貿工部長便曾公開表示希望把現有的「高雄—蘇比克灣—克拉克經濟走廊」合作備忘錄,升級到全國性的FTA層次;另在印度方面,除了台印(度)洽簽FTA可行性研究已接近尾聲之外,今(2011)年8月1日台印(度)關務互助協定已生效實施,印度成為第四個與台灣簽署關務互助協定的國家。
檢視台灣三年多來在擴展國際經貿空間的努力,其政經效益十分顯著。首先從經濟層面觀察,2010年兩岸所簽署的ECFA,除了打破了台灣從未與東亞地區簽署FTA的窘境,也等於是跟台灣第一大貿易地區洽簽FTA。台灣的出口有七成出口到東亞地區,其中有二成八的出口直接出口到中國大陸,因此,洽簽ECFA後,台灣有二成八的出口產品,可以透過ECFA及後續的商品貿易協議進行階段性降稅,台灣事實上在洽簽ECFA之後,已經跨出融入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第一步。
目前正在進行FTA協商及可行性研究的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台灣出口至四國金額占總出口的比重也高達9.55%,進口金額比重為7.49%,與台灣經貿關係十分密切。若再與ECFA簽署前所簽署的FTA做比較,台灣與巴拿馬、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等完成FTA簽署之後,2010年台灣出口至上述國家的出口金額比重為0.20%,進口金額比重僅0.08%,可以看出相對於中美洲國家,東南亞國家對於台灣經貿往來的密切程度,以及未來與東南亞國家完成FTA洽簽之後,可以預見帶給台灣的經濟效益會更顯著。
若就擴展國際經貿空間觀察,三年來兩岸關係迅速改善後,兩岸順利簽署ECFA,不但開展兩岸經貿更趨制度化,亦使台海之間藉由深化經濟合作而更趨於穩定發展,東亞地區因而受益。原本受制於兩岸關係緊張而被壓抑的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利益,在此氛圍下可以走向逐步正常化。如今台灣和新加坡正在洽簽ASTEP,若能順利簽署,ASTEP將是台灣第二個在東亞地區簽署的FTA,不但可以深化台星之間的經濟合作,更重要的是,ASTEP可以誘發東南亞國家與台灣洽簽FTA,具體落實馬總統在2008年競選期間所提出的「以兩岸連結突破區域合作瓶頸」的政見。換言之,ECFA簽署後,台灣可以進一步融入東亞區域整合,拓展國際經貿空間。
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台灣拓展國際經貿空間的動能,然而,最後能否成功洽簽FTA,還是要回歸到國內本身,是否有迎接經貿自由化的準備與勇氣。進行ASTEP時,台灣主要的壓力來自於新加坡要求開放台灣的服務業,若將來要與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進行FTA洽簽時,主要面對的壓力將是農業開放,台灣農業是否做好萬全準備,將會成為左右台灣與東南亞國家能否成功洽簽FTA的關鍵因素。唯有體認到FTA經貿自由化的真正含意,真正面對FTA的互利開放,台灣才能真正在拓展國際經貿空間時,享受到簽署FTA開放的果實,真正參與全球及東亞經濟整合趨勢,拓展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貿往來。
(本文刊載於2011年8月5日中央日報網路報)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