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助學金、工讀、減免學費都是幫助學生度過難關的良方美法,而申請助學貸款更是許多家庭籌措學費的方法。根據教育部指出,近年來申請助學貸款的人數有直線上升的趨勢,八十九學度高中職以上學生申請助學貸款有三十三萬九千多人,九十學年度驟升至五十萬四千餘人,增加幅度驚人,預估今年如果政府編列的利息補貼經費充裕,人數將再創新高。近日承辦銀行申辦助學貸款的學生大排長龍,就是明證。
助學貸款創辦至今已有二十四年的歷史,是政府協助經濟弱勢家庭子弟就學的德政,就讀高中職以上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一百一十四萬以下者,均可申貸。在學期間,利息由教育部與北高兩市各自編列預算支應,畢業或當兵後一年方才開始攤還本金與利息。早期因民眾貸款風氣未開,每年申貸人數不高,且有部分學生誤認助學貸款為助學金,以致呆帳連連。近年來教育行政機關加強宣導,民眾觀念開放,不僅呆帳降低,申貸的數目也節節高升,協助許多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邇來國內利率走低,台灣銀行目前定存利率為二﹪,房貸利率四.七﹪,但由台灣銀行、台北銀行、高雄銀行承作的政策性助學貸款利率仍高達七.一二五﹪,學生、家長怨聲載道,大感不平。助學貸款是政府協助清寒家庭的德政,在學期間利息雖由政府支付,但就業後仍須由學生自行償還,當今銀根鬆軟,存款利率低迷,日前甚至傳出某公立銀行的分行不再接受定存的消息。在此情況下,承作的銀行理應調降貸款利率、協助學生度過難關,但助學貸款的利率卻仍高居不下,壓榨清寒的貸款學生,實在匪夷所思,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不可再坐視不管,應儘速協調承貸銀行,大幅調降利率,嘉惠萬千學子。
除了政策承作的三家公立銀行外,國內也有許多民營銀行推出助學貸款方案,搶食助學貸款大餅。因為沒有政府就學期間利息貼補的誘因,民營銀行紛紛推出各種的「優惠條件」,吸引學生申貸,有最高貸款金額達八十萬者,有申貸期限長達八年者,更有銀行號稱「零利率」,僅需開辦費或帳戶管理費。但若實際換算,利率達十﹪左右。在此我們要呼籲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不應獨厚公營銀行,應將民營銀行也納入「助學貸款」的承作,此外,民營銀行也應將貸款利率降至國家財政及家庭經濟可以負擔的程度,在學生窘困時予以協助,未來將成銀行最忠實的客戶,不必斤斤計較眼前近利。
協助清寒學生就學是社會的責任,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更是責無旁貸,助學貸款可解決學生無錢讀書的窘境。依據近日學生申貸的情形推估,將較去年大幅成長,主管機關應妥為因應,籌措更多的預算支應,讓符合條件需貸款者皆可如願,同時亦應將民營銀行納入承作的行列,透過競爭,調降利率,提昇服務品質。此外,學生在畢業或當兵後一年就需償還助學貸款的本金與利息,如今失業率高達五﹪以上,許多畢業生或退伍生覓職極為困難,償還時間已屆但無力償還者將逐漸增加,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也應主動協調承貸銀行,延後償還時限。若有急難者,其所需償還的本金與利息由政府預為支付,俟其有能力時再償還,以解燃眉之急。
想就學卻因經濟的理由不能如願,真是情何以堪,社會應體認就學對清寒學生的重要性,應提供各種可行的管道,讓這些急欲就學的學生達成其就學的願望,助學貸款僅是可行的方案中的一環,公司、企業、學校可以提供工讀的機會,對特別需要的學生提供減免學費,文教基金、企業、集團可以提供獎助學金。在精簡台灣省政府時,中央政府接收了六十餘億的學產基金,學產地也高達一千餘公頃,當初學產地與學產基金都是先民為創辦教育或協助清寒子弟就學所捐獻,如今景氣不佳,需要幫助的學生增多,正是學產基金發揮功能的最佳時機。教育部應動用此筆款項,有效應用,以解清寒學生倒懸之苦。
家庭窮困更要讀書,如果因為經濟的因素而不能就學,將因家庭的經濟弱勢成為教育的弱勢。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是知識的主要來源,知識貧瘠將無法與人在社會中競爭,教育的弱勢將再度成為經濟弱勢,而其子女也將在惡性循環下,永無「脫貧」的日子。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絕不允許任何一個有能力、有意願就學的學生因經濟的因素而被摒棄於學校之外,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社會各界大家共同努力吧。
(本文刊載於91.08.29中央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