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的2013年總算過去了,經濟低迷不振、國會持續空轉、食品安全風暴不斷、朝野惡鬥僵局延燒等,這些都使得國人感到「沈悶」不已,紛紛冀望今年曙光再現,經濟發展能擺脫近幾年的無感而恢復生機。
當然,執政的
馬英九政府當承擔領頭羊角色的重責大任,也必須誠實告知國人國家當前所面臨的內外挑戰及政府的因應對策。唯有如此,政府方能尋求在野黨的支持及國人的諒解,各項政策方案才能確實執行。
誠如馬總統於元旦祝詞所說,「今年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全民拚經濟!不僅要大刀闊斧,進行調整和改革,也要讓政府帶領著充滿活力的民間產業一起拚經濟,讓今年成為臺灣經濟的突破年!」
馬總統也提到國家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各項努力,以避免
台灣在此波自由化浪潮中被邊緣化,故他「呼籲朝野政黨一同攜手,儘快通過有利於臺灣經濟發展的議案。」其中當然包括已經延宕半年多、被在野黨一再阻撓審查的
兩岸服務貿易業協議在內。
行政院長江宜樺也表示將釋出高達1,424億的民間投資商機,希望能儘速帶動整體民間的經濟投資及成長,一洗去年的陰霾。
對於執政黨的殷切期盼,在野黨該認真思考如何在憲法賦予的監督政府施政之權責外,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進行朝野政策合作,打破藍綠多年對峙的僵局,共同承擔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責任,才是有遠見、真正為民謀福的政黨,否則一味地阻擋法案審查卻提不出具體的政策替代方案,絕對不是國家之福。
此外,在野黨亦應以更務實及理性的態度來看待
兩岸關係的正常化發展,切莫恣意以聳動、謾罵的字眼來評斷,否則激化朝野對立及社會分化,對全體國人皆無好處。
近日就曾有學者以「反抗國共架構、反對黑箱作業」為由,反對兩岸
服貿協議。他批評「國共屢屢密室協議」,甚至過去五年多兩岸簽訂的十多項協議都有「高度政治意圖」,還說「這些協議是台灣對中國未來政治行為的空白背書,人民不知道國共何時會利用這種模式,做出什麼決定,這種高度不確定性已引起人民的焦慮和恐慌。」
我們必須指出,這樣偏頗、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只會嚴重傷害台灣的民主政治及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試問,為何當
民進黨主政時,兩岸談判就是捍衛國家利益及主權,而
國民黨政府的兩岸政策就是賣台傾中呢?難道參與談判的人員都是「賣台集團的幫辦」嗎?他們都收了國民黨、甚至是對岸的好處而甘願出賣自己國家嗎?
要知道,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就在於民主機制來制衡及限制行政權,反對兩岸協議的學者,怎可信口開河、口說無憑地指控馬政府所洽談的兩岸協議是國共密室協議呢?更何況這些協議皆須經國會的審查,一切結果將公諸於國人面前,誰敢大剌剌地出賣台灣利益呢?
當然,鑑於目前兩岸服貿協議審查過程的困境,行政院其實也考慮在目前與對岸洽談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過程中,適度地讓國會參與,此將有利貨貿協議在立法院的審查。
這是國民黨政府從朝野合作、儘速完成
兩岸經貿協議角度所做的考量,我們呼籲在野黨應積極回應,讓兩岸協商能儘速完成審查,以利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
從現實面來看,我國若能盡快加入
TPP及
RCEP兩個重要的區域經貿組織,對提升我國
競爭力及拓展全球市場的佈局來說,是有積極且正面的作用。這是朝野政黨的共識。然而,問題在於如何達成?朝野對此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及立場。
執政的國民黨認為,唯有先改善及穩定兩岸關係,才有誘因吸引各國與我國洽談雙邊自由貿易合作,否則在中國大陸的阻撓下,這些都是緣木求魚。但在野黨深怕中共的兩岸經貿政策都帶著高度的政治統戰意圖,因此希望能先推動與其他各國的談判,化解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經壓力。
然而,政策除了引領遠景外,更要具有可行性及接受度。例如,北愛爾蘭的新芬黨長年主張北愛爾蘭應脫離英國,並與愛爾蘭組成一個國家。這是民主社會的政治主張,應得到尊重。然而,實現的機率有多大呢?新芬黨長期以體制外的暴力手段來推動其政治主張,結果卻適得其反,最後只得選擇進入體制來推動,畢竟他們還是要尊重多數人民的決定。
反觀民進黨,一再以台獨立場做為對抗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手段。然而,明明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卻仍持續不斷地阻撓兩岸關係的正常化進程,甚至以此來激化綠營支持者對國家元首的醜化及對立,加深朝野的互不信任。民進黨的作為其實完全與民主政治背道而馳,亟待導正。
眼看著南韓等國正傾全國之力拼經濟,然台灣內部卻因朝野對立而停止向前,怎不叫人憂心及心急?呼籲民進黨應放下「反中情結」,讓理性取代激情,好好與執政黨合作,共創台灣下一個經濟奇蹟,方為上策。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3.01.04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