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穩健復甦,量化寬鬆政策(QE)可能在今年第三季至明年第一季間全部退場,明年中旬過後,預計美國也將逐步升息。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必須經由國際貿易的擴張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在量化寬鬆推行期間,外資熱錢的湧入造成國內的股價及資產價格上漲,尤其是房地產漲幅驚人。面對QE的退場,必將面臨熱錢外流的陣痛期,對熱錢堆積而成的泡沫將產生衝擊。然而量化寬鬆將不會立即停止或緊縮,而是逐步退場。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並不強勁,因此Fed才多次透過釋出QE可能提早退場的暗示訊息,測試市場反應,並讓市場逐步接受,減緩政策衝擊,進而讓市場獲得更多緩衝空間,將傷害減到最低,大幅降低經濟陷入危險期的機率。
量化寬鬆逐步退場後,短時間可能因全球資金隨美元升值而回流至美國,股票市場及債券市場可能因失血而下挫,但我國央行對熱錢的管制一向較為嚴格,流入的海外資金相對有限,加上前陣子國內股票市場受困於證所稅紛爭,漲幅有限,以及國內低通膨、零外債的金融環境,市場應不致於產生太大的動盪。資金流出的壓力相對較小。況且隨著台幣兌美元趨向貶值,加深國內電子、機械等產業出口優勢,且美國市場利率預期走高,我國保險業在美國的債券投資,將可獲得匯差與利差的雙重獲利。反有助於提高GDP。
對台灣來說,經濟好壞還須依賴全球經濟,若中國大陸及日本等主要貿易對象遭受量化寬鬆退場衝擊過重,也將對我們造成間接的負面影響。但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與歐債等危機後,亞洲多數國家都已開始儲備外匯存底,穩定匯率與防止「狙擊」情事再度發生,特別是中國大陸持有外匯存底3.8兆美元,我國持有逾4,100億美元,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泰國等亞洲國家外匯存底也都超過千億美元,投機客想藉由失序貶值來套利的可行性並不高,應不太可能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全面性危機。
大量化寬鬆,造就國內超低利率環境,不僅造成保險業形成嚴重利差損,銀行業利差偏低,弱化金融體系承擔風險能力,更是引發資產價格大漲,加劇資源分配惡化。「低利率已是台灣最大風險」。若能讓量化寬鬆逐步退場,將可望逐步導正金融畸形發展與資產扭曲亂象。
另一值得關注的影響則是房市。近幾年因海外資金大量回流投資不動產,房市熱絡、價格狂飆,不僅我國政府推出「奢侈稅」、「實價登錄」等打房政策,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國家更是針對於高房價研擬許多對策,先進國家量化寬鬆的同時,也推動了亞洲資產泡沫的成形。如今房市已到高原期,一旦量化寬鬆確定退場,公債殖利率提升,將提高投機客炒房的借貸成本,有助於房價回歸基本面,並抑制所得分配進一步惡化。當然也將使部分房市資金逐漸轉移到股市,對房市衝擊將大於對股市的影響。
未來,金管會與央行不論是考量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場或是房市風險提高,基於居安思危的管理立場,利率微幅調升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利率微升不僅可預告升息時代已經來臨,讓銀行與投資者做好心理準備,也能緩解勞工階級薪資停滯的窘局,提振民間消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發表於2014年3月14日台灣時報學者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