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於2010年1月27日至31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歷經40屆的世界經濟論壇,被譽為「經濟聯合國」,是非官方的國際經濟學界最高級別的論壇。此次年會將反思過去,展望未來,積極謀劃「後危機時代」,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改善世界狀況:反思、重設、重建」。因此,本文擬由此次會議的議題內容及參與國家,來窺探國際經濟情勢的發展,將可獲得概括性的了解。
各國政府支持金融監理
德意志銀行董事長約瑟夫•阿克曼說:「如果各國政府對金融業施壓過重,大家都會是輸家。」
法國總統薩科齊說:「如果沒有各國政府先前強力干預,金融系統早就徹底崩潰。」
此次會議最重要的話題是金融監理,由以上兩位重要人物的言論,可以看出官商之間對金融監理的意見分歧。在全球經歷了金融海嘯之後,金融體系的改革呼聲不絕於耳,
美國總統
歐巴馬在達沃斯論壇召開前提出的「金融改革計劃」,得到了包括法國總統薩科齊等各國領袖的支持,這股壓力恐怕是來自受到金融海嘯而虧損連連的投資人,以及受到企業裁員或倒閉而
失業的
勞工。
長久以來各國政府為追求
經濟成長,對不當的金融商品及交易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發生事情了,民意壓力來了的時候才在跳腳。等危機一過,這些在危機中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機構,卻持續領高額紅利獎金,這造成了民眾與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因此歐巴馬登高一呼,民間立即熱血沸騰,各國政府也積極響應。
民間金融機構擔心過度監管
金融監理呼聲極高,但金融機構反彈極大,不僅銀行家跳出來,國際投資機構負責人也紛紛提出質疑,像約瑟夫•阿克曼、索羅斯就是。其表面上擔心會影響到剛剛要復蘇的經濟,一但各國政府實行監管,將限制了國際資金投資的行為,既然錢流通不順,經濟也就很難好起來。其實說穿了,最主要還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銀行家擔心被政府「過度監管」,金融投資將綁手綁腳。
近年來跨國金融集團規模越來越大,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雖可獲得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利益,把錢投資在高報酬的事業上,但是高報酬附帶的是高風險,一但投資市場倒轉,財務槓桿運作立即出現問題,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過去金融海嘯造成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就是這麼來的,運氣好的得到政府舉債,用納稅人的錢來救助,運氣差的就倒閉破產,投資人血本無歸。這也因此凸顯了金融監理的重要性,但金融監理是一條繩子,要如何才能寬緊適中是一門學問,太鬆則怕重蹈金融海嘯覆策,太緊又怕剛復蘇的經濟受到傷害。
金融改革與監管立意雖然好,但改革觸及到金融界的利益,也沒有一家金融公司願意受到太多政府的監督,更不用說各國間對金融監理內容規範的不一致,讓跨國企業難以適應,這種種的問題都是形成反對金融監裡的力量,在此次會議中針峰相對的情況履見不鮮。
政府過度舉債危機四伏
如果說2009年是「救市」的一年,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推出規模龐大的刺激經濟計劃;2010年就應當是「退場」的一年,各國政府同樣思考著如何逐步撤出為刺激經濟所下的猛藥,而非常時期的舉債應該要怎麼來還?這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
世界經濟論壇舉行了「下一場全球危機」的研討會,會後全體與會者對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最有可能發生的原因進行投票,結果是「政府過度舉債造財政危機」得票率高達50.7%,「保護主義」、「過度監管」得票率分別為37.3%、12%。
2010年 9 月杜拜發生的違約風波震撼市場,而現在希臘陷入的困境則是更加險峻。首先,歐盟規定會員國不得舉債過度,然而現在希臘的財政赤字幾占全國 GDP 的 13%,公共債務達到GDP的113%,均遠超過歐盟規定的3%和60%上限。
不僅希臘,歐洲其他各國也普遍存在債務危機,市場上現在甚至創造了一個縮寫的字「PIIGS」,專指那些以大量財政支出支撐受到衰退打擊經濟的國家,這些國家面臨到了下猛藥後的副作用,也就是面臨舉債過度的風險。「PIIGS」指的就是葡萄牙 (Portugal)、愛爾蘭 (Ireland)、義大利 (Italy)、希臘 (Greece) 和西班牙 (Spain)。
信惠譽評機構預計,美國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10年為89%,2011年將達94%。另據穆迪統計,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債務將增加約15.3萬億美元,其中八成來自西方七國集團。相關國家的信貸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處於緊縮狀態,這些國家債務將影響到經濟復蘇的前景,甚至會有骨牌效應,值得觀察注意。
金融海嘯的餘波也許正準備要來,也就是各國為刺激經濟所借的巨額債務,就算不拖垮財政,也可能要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才能回復,這恐怕也將造成經濟成長的牛步化。而此時各國的退場機制更是要小心操作,操之過急將造成反效果。
後危機時代中國的角色
金融海嘯的過程中,中國履次於國際會議中展露頭腳。中國以其廣大的土地、眾多的人口、豐沛的資源作後盾,在金額海嘯中倒轉生產出口為內需市場,這個市場是一塊大磁鐵,吸收了市界各地的「過剩產品」,馬上成為各國經濟復蘇所仰賴的對象,國際地位也逐漸的水漲船高。
中國國際地位雖然逐漸加重,但國際社會對其又愛又恨,愛的原因上面提過,恨的是過去中國大量低價的產品傾銷到各地,不僅造成貿易失衡,而且嚴重影響到各地產業的生存。於是美國、歐洲等經濟體開始慢慢的築起一道牆,也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大牆。
另一方面,中國在面對國際間紛紛要求的「責任」和「義務」的重擔,但為了保護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不能將國際社會的要求照單全收,像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像是國際金融援助的壓力,這些壓力都在每一次的國際會議場合中出現,中國也只能無奈的對國際社會說「我們願伸援手,但請不要催促」。
此次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國派出了54名代表,是史上最大的中國代表團,這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發言權。但中國內心也充滿著許多的取捨與掙扎,尋找適合自身的參與國際合作的契機,決定中國在何種程度上發揮國際影響力。未來中國如何在後海嘯時代的國際體系中為自己定位,將是世界經濟關注的焦點,也會不斷的在國際會議場合中看到。
(本評論刊載於2010年2月10日NOWnews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