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TO,https://www.flickr.com/photos/world_trade_organization/31203348948。)
WTO「杜哈回合」諮商談判因各國立場歧見而迄今停滯不前,導致許多國家考量各自經濟利益,在採取簽署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構築區域性關稅同盟或加入自由貿易區模式發展之同時,近年WTO部分會員國家為能促進各國加速特定產品市場開放步調,積極透過複邊協定(Plurilateral Agreement )」取得零關稅或低關稅,藉以更進一步分享全球自由貿易利益日益明顯。
目前WTO複邊協定之中,除已實施的「政府採購協定」、「資訊科技產品協定」及「民間用航空器協定」外,包括2011年由
美國、澳洲等國家聯合20餘個WTO會員國家,成立「服務貿易真正之友(Real Good Friends, RGF )」所推動的「服務貿易複邊協定(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 PSA)」構想,以及今年1月由亞太區域13個WTO會員國家,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宣言為基礎已開始進行諮商談判的「環境產品複邊協定」。
為何複邊協定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此乃由於參與諮商談判國家可以配合其特定產品狀況,採取自行填寫開放清單,所以在推動加入上較無障礙。雖上述服務貿易複邊協定尚未進行諮商談判,但其初步構想產業項目涉及服務業國際化領域,已經獲致歐盟許多國家表示支持;至於環境產品複邊協定方面,其產業項目則是因應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產品,這些均是攸關政府所推動的「三業四化」產業升級轉型政策。
先就服務貿易複邊協定來說,依據初步構想資料顯示,其所涉及的產業項目包括:金融、電信、電子商務、快捷、傳播、運輸、觀光等服務重要領域,這些是現今政府推動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亦即
台灣如果能夠取得加入諮商談判,以及參與國家均能更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除帶動台灣服務相關產業產值成長外,就業機會、薪資所得等均會同步增加,甚至台商回台或外商來台投資意願亦將大幅提高,其對於未來台灣而言,不僅可以促進整體產業升級,而且亦可在目前
經濟成長持續低迷下產生新的動能。
再從環境產品複邊協定來看,目前政府已經宣布與其他13個WTO會員國家間正式進行諮商談判,雖最終其所涉及的環境產品數量多寡,必須與其他參與會員國家間諮商談判,但其產業項目包括:太陽能、LED等54項節能減碳產品。以2012年統計來觀察,其占台灣整體產品出口金額之比重接近9%,進口大約2%左右,若能順利加入,除預估可以增加環境相關產品出口外,其對於未來台灣而言,不僅可以促進整體產業轉型,而且亦可在現今對外貿易成長逐漸走緩趨勢下創造新的空間。
其實,台灣自1970年代初期失去國際政治舞台後,以堅強對外貿易實力為後盾,創造舉世所欽羨的經濟發展奇蹟。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從1980年代起實施經濟改革開放,在不斷磁吸台灣產業前往增加投資的同時,憑藉其低廉的生產成本要素與龐大之內需消費市場優勢,不僅逐漸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而且成為全球各國政府拉攏對象。此一發展趨勢,使得近年台灣擴大對外洽詢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自由貿易區域整合,因往往無法擺脫中國大陸糾葛,而處處受到限制。
平心而論,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系,國內市場需求難以達到規模經濟,出口貿易擴張是長期以來台灣持續促進經濟成長與帶動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與各國間簽署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構築區域性關稅同盟或加入自由貿易區,則又是增加出口的不二法門。
因此,在面對目前國際經濟「一中傾斜」現實環境壓力與無奈下,未來台灣若要參與國際經濟舞台,我們認為可以積極加入以「產品別自由化」為主的複邊協定,透過取得零關稅或低關稅優惠,拓展各國特定產品市場開放機會,藉以擺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自由貿易區域整合不易困境,進而突破對外貿易關係發展僵局。
(本文刊載於2014年9月3日工商時報A6版「政經八百」觀念平台)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