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球糧食消耗量大於生產量,價格大幅攀升,耕地面積減少,人口增加,農產品復成為生物能源轉換過成的重要原材料,造成全球的糧食供需失調,庫存下降,糧源出現巨大缺口。處理不當,將是飢饉、戰爭等人類浩劫的根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2006年的《糧食展望》報告顯示,全球糧食供需關係趨緊,尤其是小麥和玉米價格漲幅最大,創下10年來最高水準。該年全球糧食產量為19.94億噸,比上一年度減產2.7%。與此同時,糧食消耗量卻比產量高出了3.3%。世界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粗糧(玉米、大麥、高梁)、大米三種,受這些作物的產量、價格的影響,食油、大豆、糖、肉類和奶製品的生產和價格也會受到連帶波動。2006年世界小麥產量5.918億噸,比上年減少了5.3%。世界粗糧產量,只有9.812億噸,比2005年減少了2.1%。而消費量卻大增,其主要原因是工業(燃料乙醇)用玉米消耗量巨幅增加。2006年全球玉米產量只有6.94億噸,比2005年減少2.2%,而消費猛增,價格自然也高。大米生產以亞洲國家為主,狀況雖然比小麥、粗糧稍好一些,但也不如人意,2006年產量4.2億噸,還是比2005年減產0.2%,而消費量則為4.206億噸,比上年上升近1%。
玉米是一個特殊市場,因為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最大的出口國和最大的消費國。近年來為,為了減緩對石油的依賴,獲取清潔能源,美國大量使用玉米來生產乙醇汽油,使得美國的玉米庫存量大大減少,人車爭糧是造成玉米市場價格大漲的首要原因。國際玉米燃料乙醇業發展十分迅猛,僅美國2005年燃料乙醇的產量就為43億加侖,玉米原料消耗量為3600萬噸。2006年美國燃料乙醇產量達到49億加侖,玉米原料消耗量為4200萬噸。美國目前年產1億加侖的乙醇工廠將達到10個。基於現有乙醇廠的產能,再加上擴建及新建項目的潛在產能,預計美國2007-08年度乙醇行業的玉米用量將增加提高50%,企圖將烃經濟推向糖經濟,此舉已使玉米價格飛漲。以芝加哥穀物價格為例,2006年12月玉米每英斗高達3.51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0.8%。「米珠薪桂」的歷史慘劇教訓,又會重演。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全球穀物庫存已經降低10%。受這些因素影響,國際糧價走高。該組織預計小麥、玉米價格將會在高價位上持續數年之久。更令人擔心的是,農產品的全球消費量已經連續5年超過農產品的生產量,這是有資料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包括小麥、玉米、大豆在內的大多數農業商品的世界庫存水準,均處在歷史低位,有些更處超低位。全球耕地面積逐年下降,農產品卻正在成為五花八門的能源轉換過程的重要原材料。
政府已在鄭重呼籲各界須特別審慎注意今年大宗物資價格動向。主計處調查顯示,我國進口玉米成本推升,雖未如國際行情飆升那麼嚴重,但2006年12月進口玉米價格,仍比去年同期上漲49%,而玉米占飼料成本比重極高,帶動國內民生物資如肉品、食用油甚至食品類股進一波的漲勢。只要原油價格再度高漲,玉米的身價還會升高,農民將會搶種,勢必排擠小麥和大麥的供應,連帶推升大、小麥價格,因此大宗物資價格,應密切注意。
1974年,世界上有四億人挨餓,2006年挨餓的人口增加到接近二十億。受世界主產國產量下降的影響,價格上漲打擊最大的是進口糧食最多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買糧的支出較2005年增加3%。特別是一些最不發達國家,這3%是很沉重的負擔。以非洲而言,長期受到疾病、戰亂和貧困三大問題的困擾,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統計顯示,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6.59億人口中,40%的人生活在每天一美元的貧困線以下。這問題不僅發生在非洲,目前世界饑餓人口的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以每年400萬人的速度增長,遠比十年前還快的多。造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亂世,是兇殺和戰亂的源頭。這些不發達國家的國民不可能負擔如此高漲的糧價,這是值得發達國家在糧食與能源取捨上再深思熟慮的,否則糧價高漲將是人類本世紀最大浩劫。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6年2月3日民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