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6月25日來台訪問,拜會國民兩黨高層,成為最近兩岸和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焦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任後,對張志軍來訪一事也表達了善意,「只要不設前提,可以在民進黨中央會面。」似乎也預告了民進黨與中國大陸之互動將有新的思維。
回顧2008年,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期間,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在反ECFA的氛圍下,民進黨發動抗議群眾包圍晶華酒店「圍城行動」,當時民進黨的標語是「共匪滾回去!」本次蔡主席以善意對待張志軍,這對民進黨而言也許是小改變,對兩岸關係卻可能是一個大突破,我們感到欣喜與樂見。
民共交流仍有一段時間要走
2005年連戰登陸展開破冰之旅後,為兩岸之間搭建了和平通暢的交流平台,開啟了國共內戰之後務實而頻密的交流互動。大陸對台政策的目標為兩岸統一、一個中國,國共交流、兩岸兩會協商等都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因此兩岸交流在理念、認知雖不完全相同,但衝突性並不強烈,尚能相互包容。
近來民進黨謝長廷、陳菊與賴清德等諸多政治明星雖先後赴大陸參訪,為民進黨與共產黨之往來開啟了先河,讓民共之間能否譜出和平交流的交響曲備受矚目,但民進黨受限於台獨黨綱與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民進黨這些所謂核心價值,與中國大陸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宗旨南轅北轍,即使民進黨內部有拋出凍結台獨黨綱聲音,但未來該以何種方式進行民共交流也無共識。況且學運後年輕世代高漲的反中情緒,也將成為民進黨修改既定路線的龐大壓力。若不能妥協、修正方向,勢必成為由國共交流轉為國共、民共互動成事與否的關鍵。
民進黨需跳脫「逢中必反」的桎梏
民進黨在張志軍來訪之前,已表達願意正面看待的態度,蔡英文主席肯定「陳(菊)張會」走出國共互動,是促進兩岸更廣泛了解的重要起步,但另一方面卻質疑「王張二會」提及兩岸雙方將一起研究台灣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搞黑箱;這讓我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邏輯性與言行是否一致存在質疑。我們希望與中國大陸和平互動這不是民進黨拋出的風向球,更不是蔡英文的的謀略,或2016選舉考量的假善意。
回歸現實,由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經擔任陸委會主委,因此日後民進黨的中國大陸政策,她將扮演絕對主導與決定的角色。蔡英文主席如對兩岸和平發展有無私之心,是否應該協調民進黨儘速進行兩岸服貿協議審查?若民進黨或蔡英文主席對於「王張會」有疑慮,認為TPP、RCEP議題具極高的敏感度及複雜性,涉及國人之利害關係更超過ECFA及兩岸服貿協議,是否更應該積極參與、瞭解及提出可行方案而非一眛地杯葛。
兩岸未來政經動向凸顯民進黨的角色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不僅建立起兩岸常態化對話機制,也表達中國大陸在《服貿協議》受挫後兩岸和平交流方向不變。但張志軍走到哪都伴隨著民眾抗議聲音,直接揭示兩岸民眾互信仍不足。在這樣的氛圍下,各方條件不夠成熟,即使舉辦馬習會也只是行禮如儀,恐難有具體成果,APEC馬習政治談判幾乎可以斷言已破局。
同時, ECFA、MOU與《兩岸服貿協議》的讓利並未取得台灣廣大迴響與民眾支持,大企業或中小企業取得紅利後,並未積極協助宣傳,而部分中小企業、中南部民眾、中下階層、青年並未分享到兩岸和平利多,反因薪資停滯、消費不振等歸咎於兩岸經貿往來所產生之惡果。加上國民黨近年民調不振,共產黨勢必放棄「高層政治」,調整兩岸經貿的紅利分配,改善與民進黨的關係,深化與民進黨往來,一旦政局有變化,共產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只能倚重國民黨來穩定兩岸關係的局面。未來國民黨將逐漸失去獨攬兩岸關係的政治能量,而凸顯民進黨在兩岸當中的不可或缺性。
期許
值此兩岸三黨三角關係走向轉變之際,民進黨作為最大在野黨應發揮監督力量,趁此調整改變,以務實態度取代意識之爭,兩黨共同參與兩岸和平盛事,而非一眛地杯葛,台灣才能在台海和平氛圍中的兩岸三黨競爭格局獲得最大利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發表於2014年7月1日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