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Shinzo Abe speaking at CSIS in Washington DC。)
G20大阪「川習會」,美中雙方釋出善意,重啟談判,全球金融市場空襲警報也告解除。無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當完G20東道主後,立即變臉地對南韓祭出重要科技原料出口管制,也掀起日韓貿易戰。南韓總統文在寅於7月10日向三星電子、SK集團、現代汽車和樂天集團等約30家公司的高管表示,日本瞄準南韓經濟以獲取政治利益,與日本的對抗可能曠日持久,當前形勢是「前所未有的緊急情況」,未來不排除祭出反制措施;同時也揚言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日本。日韓製造業唇齒相依,雙方貿易戰若愈演愈烈,必是兩敗俱傷。然而,日韓鷸蚌相爭,誰是漁翁得利者?
報復「徵用工」判決 日韓貿易衝突導火線
無風不起浪,起浪必有因。去年底,南韓法院判決一家日本企業應賠償二戰期間在該公司服勞役的南韓徵用工每人1億韓元;同時,訴訟律師團還向法院申請凍結這些日企的在韓資產。日方認為判決違反1965年所簽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韓方不應再索賠,但南韓認為該協定並未終止
勞工爭取補償的權利。日方對此結果感到不滿,因而自7月4日起採取報復措施,對南韓出口的三種關鍵半導體原料(光阻劑、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採取管制。另一方面,日方也認為這些原料可轉為軍事用途,且南韓過去多次被發現不當案例。據日昨富士電視台報導,南韓在過去4年間發生156起可轉換為武器使用的戰略物資不法出口的弊案;基於安保,管制原料出口有其必要。準此以觀,報復「徵用工」判決及衍生的管制措施無疑也成為日韓貿易衝突的導火線。
南韓大廠獲利銳減 經濟成長將雪上加霜
據悉,氟化聚醯亞胺及氟化氫屬於半導體關鍵原料,且日本全球市占率高達8至9成,很難找到替代進口來源。因此,日本的出口管制將重創三星電子(Samsung)的可撓式面板與7奈米晶片等下一代產品,也衝擊晶片大廠SK海力士及LG等面板廠軟性OLED出貨量,對南韓出口及經濟成長影響甚大。據韓聯社報導,有59%半導體相關中小企業表示,若日本政府持續出口管制,企業經營將難以撐過6個月;再者,南韓手機大廠若因日本管制失去原料補給來源,最嚴重可能牽動iPhone今年在全球供應鏈的生產進度。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三星電子(Samsung)、樂金電子(LG)等三大企業的年營收總額,占南韓年度經濟產值的2成。三家公司去年獲利銳減已削減對數千家國內上游廠商的訂單。特別是華為風暴已讓三星Q2獲利腰斬,如今又受原料管制影響,其獲利勢必再下降。
南韓自2004年與智利簽定自由貿易協定(
FTA)後,已陸續與全球54個國家簽署15個FTA;截至目前,南韓藉FTA拓展之「零關稅」市場已占全球GDP的77%,貿易覆蓋率逾8成。南韓於2012年6月進入「20-50俱樂部」,成為全球第7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2萬美元、總人口數5,000萬人的已開發國家,讓全球另眼相待。去年,南韓人均正式突破3萬美元;但文在寅在選前喊終結財閥,不僅當選後難以落實,還因此削弱南韓的
競爭力,也埋下經濟衰退的種子。如去年起受貿易戰影響顯著,南韓出口和投資同時下滑,導致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僅1.8%,遠低去年同期的2.8%;面對經濟下行,加上貿易戰的影響,南韓遂展開匯率貶值以緩和經濟下行的衝擊。但6月出口受
美中貿易戰影響,已連續第7個月下滑,如今又遭日韓貿易戰的衝擊,南韓經濟恐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雪上加霜。
台廠短期受惠轉單效益 長期將遭波及受害
平時而論,台韓二國昔日曾是唇齒相依的兄弟盟邦,但自兩國於1992年斷交後,彼此便日益陌生、疏離,產業競爭多過於合作。台韓因缺乏天然資源,發展經濟均依賴出口,韓國全力發展重化工業,而
台灣則扶植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上一直是競爭對手。日韓掀貿易戰,日本對南韓實施半導體原料出口限制,將衝擊韓廠發展極紫外光(EUV)7奈米邏輯晶片技術,三星的晶圓代工事業擴張可能因此受阻,台廠在短期應可受惠轉單效益;如台灣半導體化學品、記憶體製造族群可能會有轉單效應;另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與晶圓代工市占率更加鞏固。但日本的原料管制,也釀成整體供應鏈的混亂,不確定性加劇;長期而言,因台廠在供應鏈中偏向中下游;一旦上游出問題,中下游必遭波及,不容小覷。
中國大陸半導體趁勢崛起 成為最大漁翁得利者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對半導體、顯示面板、電子業者的發展野心大,投入的資金更是雄厚。如自2014年9月由官方注資1,390億(人民幣,以下同),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又稱大基金),在政府全力扶持下,中國大陸自製的集成電路產量明顯增長;2018年3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論及,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要「推動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特別將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放在首位,實已凸顯中國政府對於半導體業的扶植力道非但未減弱,反而增強。歷經中興及華為事件後,中方成立一個3,000億的新基金,用於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生產和技術、強化自主研發晶片政策,大幅降低晶片廠商的稅率。預計以10年兆元的規模推動包括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核心機器設備及材料等關鍵次產業的發展。不僅急欲擺脫
美國的控制,加快縮短與美國的技術差距,更想擠進全球半導體強國之列。除半導體外,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面板產業已有舉足輕重的力量,如京東方LCD面板出貨量、出貨面積已是全球第一;另外,OLED面板也已量產出貨。韓廠若產量減少或者供應不及,中國大陸廠商如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TC 集團將有機會搶到大單而獲利。綜合而言,南韓是全球半導體和面板重鎮,日韓衝突擾亂全球供應鏈,中國大陸必然成為南韓業者尋求協助的主要地方。如此一來,中方半導體及面板等尖端產業則有望趁機崛起,加速「超日趕韓」,成為日韓貿易中最大漁翁得利者。
(本文刊於2019年7月11日東森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