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明尼亞波里斯市月前發生警察暴力致死案,一名46歲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員用膝蓋壓頸,最後斷氣身亡,掀起全美怒火。從那時到現在,又發生了多起警察暴力造成死傷事件,加上一些警察處理非裔民眾的舊案被重提,導致到今天為止,抗議都沒有中斷。得注意的是,部分抗議活動和平進行,但另外一些示威則失控,除了街道遊行外,也出現民眾趁火打劫,包含名牌精品店、蘋果手機店和生活用品百貨店像Target都難逃一劫。另外也有暴民打砸ATM提款機,在加油站放火,甚至搶劫行駛中的UPS貨車。
根據最新統計,美國2018年家庭總收入之中位數,全國為63179美元,其中亞洲人為87194美元,白人為70642美元,拉丁裔為51450美元,而黑人只有41361美元,大約是全體的2/3不到,凸顯種族間所得分配的不平均。
疫情對於少數族群,尤其是非裔家庭的打擊,也比對其他家庭重,無論就死亡率或經濟衝擊來說都是如此。上周美國確診人數大幅回升,比前一周增加了1/4,其中重災區是亞利桑那、德州和佛羅里達。總確診人數超過230萬人,死亡超過12萬人。但是,依據聯邦醫療保險,這個對於殘障及超過65歲民眾提供醫療保險的方案,被保險人中的黑人,在得病後必須住院的比例是白人的4倍。
在經濟衝擊方面也是如此。美國本來就有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而且大多數美國人沒有可以處理突發經濟變局的儲蓄資金:有45%的人儲蓄帳戶金額是0,另外24%的人儲蓄帳戶金額少於1000美元。這兩個比例加起來為69%,意思是7成美國人不是一毛儲蓄都沒有,就是少於1000美元以下。
疫情一來,如果沒有聯邦政府發的補助,生活就過不下去了。而且,即使有補助,等到付完房租、水電、加油、車貸等費用後,往往還是不夠,所以各地發放免費食物的慈善機構,一般稱為「食物銀行」,都出現長龍。例如在德州聖安東尼奧,排隊去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的車非常多,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大概要排3、4個鐘頭才領得到。
5月份美國
失業率為13.3%,比4月的14.7%略降,但是黑人的
失業率反從16.7%增加到16.8%,而亞裔的失業率則從14.5%增加到15%。看來部分餐廳、酒吧和其他營業的開放,對白人的就業較為有利。
其實美國經濟並非都是如此,她曾出現過所謂的黃金年代,就是成長快而
貧富差距愈來愈小,大概從戰後到1970年代都是如此。但是從1980年代開始,趨勢改變了,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學者列出幾個重大原因:財稅政策、教育、貿易和金融市場。1980年代雷根政府開始減稅,把最高所得級距稅率從之前的7到9成,降到4成。教育方面,在1910~1970年代,幾乎每過10年,教育年數就增加一年,了1980年代以後平均教育水準增長速度放緩,而且品質可能變得比較差。
貿易方面,1970年代之前,很少開發中國家採取出口導向政策而且獲得成功。但到了1980年代,很多國家在這方面成功,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墨西哥等都是如此,未來還會有更多。這些勞力密集產品進入美國,使得美國非技術工人的薪資受限,連帶影響所得分配。
在金融市場方面,1910~70年,美國對金融管制很嚴格,銀行不准跨州經營,商業銀行不能經營投資業。但是在1980年代之後大幅開放,期貨、金融衍生商品大幅出現,產生了華爾街巨富。
就這4個因素而言,有哪一個是美國可以著力的?貿易方面,別國的進步顯然不是美國可以控制的;美國難道要用高關稅保護產業,就像以前巴西那樣嗎?顯然這不會是一個贏的策略。保護主義最終將讓美國喪失
競爭力,可惜美國目前在往這條路走。其他方面,其實都應該處理。包含:第一改變財稅政策,第二增強教育,讓美國公立學校變得更好,降低學費;第三改革金融市場,去除暴利,加強對市場管制。
可惜這些可以做、應該做的事,基本上都不會發生,因為既得利益者可以透過政治影響力,讓這些事不會發生。這樣一來,底層的所得分配問題不能解決,疫情對低收入民眾的超大打擊,也不會停止。佛洛伊德死後出現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標語,其實可以改為「99%人民的命也是命」。
(本文刊於2020年6月24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