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派閥支持菅義偉難續投
日本首相菅義偉機關算盡,仍不敵自民黨內要求眾議院大選前陣前換將的壓力。在形勢比人強下,菅義偉只能在9月3日召開的臨時高層會議及總務會中,黯然引退,宣布不再續任自民黨總裁,亦與下任首相絕緣,為「短命首相」再添一筆,無派閥的支持,只能將去留交給細田、麻生、竹下及二階等派系大老定奪,但菅內閣支持率一再探底,無法成為即將登場的眾議院大選看板人物,菅義偉掛冠求去是保住顏面的唯一選擇。自民黨極可能在岸田文雄與河野太郎間二擇一。
菅義偉秘書官出身,無鮮明的政治主張及強烈政治性格,不僅在新冠防疫上優柔寡斷,對外政策亦在美、中對抗下隨波逐流,向
美國傾斜,更見內閣中如副首相麻生太郎、防衛大臣岸信夫及副防相中山泰秀等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頻頻對外放話,發表與內閣政策相左的個人見解。此大鳴大放的現象,暴露菅義偉在自民黨內缺乏向心力,下台不令人意外。
美國總統
拜登上台後,中、美對抗未見緩解,菅義偉雖繼承「安倍外交」,但對拜登的團結同盟、共抗中國亦步亦趨,使中日關係急轉直下,無法再續前任安倍晉三與北京修好的外交勢頭。自民黨內對修憲及揚棄「專守防衛」念茲在茲的保守派,更藉中、日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對歭及台海緊張陡升之勢,爭取日本民意對其主張的支持。
日本仍將唯美國馬首是瞻
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各路人馬持續加碼「反中」、「抗中」,內政似乎不是選戰主軸,但不論岸田文雄或河野太郎出任首相,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首要之務仍是防疫,面對防疫疲乏的日本國民,如何調整「緊急事態宣言」的相關防疫管控機制,更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強化民眾對疫苗的信賴,提高施打率,擴充收治中、重度新冠染疫者的醫療量能,始能有效維繫日本人民對「自公聯合政府」的治理信心。此外,經濟與防疫如何平衡、兩全其美,並著手檢討重開邊境,重啟攸關日本內需與就業的旅遊餐飲更為當務之急。
然而,下任日本首相是否延續菅義偉的「親美、反中、保台」難以定論。因為日本政府向來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新首相會先觀察
中美關係的發展,再決定中日關係的走向,而對台政策優先性又次於中日關係。拜登主政美國後,續與中國激烈對抗,但無意暴發衝突,美國不會挪移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一中政策」,走入自民黨右派設的局,在美日同盟中「被牽連」捲入不符美國戰略利益的衝突,此端倪可見諸拜登與
習近平9月10日的電話會談。
日本右派難左右美、中戰略定力
美、中對抗似乎成為日本國內政治競爭的選舉牌,但自民黨右派尾巴搖狗的政治想像難以左右美、中博弈的戰略定力。對美外交上,日本新政府在美日同盟架構下,力挺拜登的「團結盟國」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仍為首重,但如何在與中競爭甚至對抗中,設下安全閥,避免日、中走上衝突,為當前日本外交、安保上的挑戰。
不論岸田或河野皆熟稔外交、安保事務,應無須熱身即能上手,抓政策,不致出現安保空窗期。2022年為中、日關係正常化50週年,若實現「拜習會」,日本亦將跟上美國腳步,摸索重開日、中「首腦外交」,使雙邊關係回到軌道。有人認為不論河野或岸田,皆「親美反中」色彩鮮明,未來中、日關係堪憂,台、日關係相對可期。但日本與
兩岸間的關係向來受國際政治結構制約,不論菅義偉繼任者是誰,難採取較目前更親美、更反中的路線
此外,2022年3月,韓國將舉行
總統大選,同年5月青瓦台亦將迎來新的主人,日、韓關係在美國總統拜登期待雙方改善關係及日、韓新人新政下,有機會破冰,而延宕多時的「中日韓峰會」可望順勢在南韓召開,不僅為中、韓建交30週年添上一筆,更可期待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應對台海的可能衝突,日本須預劃國土不遭戰火波及的良方,而非向中國叫陣,主動介入「
台灣問題」,日本「挺台」不意味在外交上放棄對中交往,決心與中交惡,應對1996年台海危機的橋本龍太郎首相曾言,「以高八度的聲音來批評中國並非上策,莫突顯日本批評中國的角色」。中、日政府高層互動雖處於半停滯狀態,但地方層級交流仍十分熱絡,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積極推動「地方外交」,建構民間友好基礎,為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暖場。「挺台」與「對中交往」對日本不是「二擇一」的外交選項,兩者皆為日本國家利益所需,須並行不悖。
自民黨對台主張不等於內閣政策
在台、日關係上,
民進黨與日本執政的自民黨8月27日舉行「台、日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有別於國際間常見的「2+2會談」,此次會議由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立法委員羅致政及民進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立委蔡適應與日方的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國防族」參議員佐藤正久及自民黨國防部會會長、眾議員大塚拓對口。羅致政向「法新社」表示:「這是日方發起的首次此類對話,我們將討論外交、防務和地區安全問題。」據此會談目標,兩黨對話在海巡議題上達成共識,繼台、美《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推動台、日的海洋巡護合作,共同應對大陸海警。
蔡政府若欲推進台、日在東亞海域的非傳統安全合作,應在兩黨的高層對話中,為台灣漁民挺身而出,言所當言,但民進黨在台、日海巡合作上忽略雙方存在的重疊海域劃界及沖之鳥礁海域漁業權爭端,若日本未能尊重台灣漁民在前述海域的作業權益,台、日共同「護漁」將僅止於紙上談兵,難以為漁民帶來實質的助益。
事實上,台、日執政黨之間的安全對話早已存在於「72年體制」下的台、日關係,只是相較於
國民黨執政的鴨子划水,隱而不揚,民進黨喜於出口轉內銷,在國內政治上將之宣傳為台、日關係提升,但具主權意涵的外交與安保合作在台、日關係中極為敏感,日本向來謹小慎微,避免在兩岸間顧此失彼,損及中、日關係。
佐藤正久坦言,台、日未建立外交關係,因此目前不能進行官式交流,只能從事政黨間對話。佐藤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會談是必要的,因為台灣的未來將對日本產生「嚴重影響」。自民黨外交部會2月間成立以台灣安保問題為主軸的「台灣政策討論項目組 」(台灣PT)即由佐藤正久領軍,於6月向自民黨總裁菅義偉提出政策建言,做為菅內閣施政參考。台、日執政黨間的「2+2」會談即為該小組所建議,並付諸實踐。
日本雖為內閣制國家,但執政之自民黨的政策意見不必然排上內閣的施政或立法推動議程,理所當然的成為自民黨的對台政策,何況自民黨內不乏主張對中交往的有力人士或共同執政的公明黨,「台灣PT」的報告書並非黨內及執政聯盟一致的政策立場,在外交上決意揚棄「一中政策」框架,構築台、日的軍事合作或推動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立法,解構「72年體制」。
在選戰中,日本右派或許道出心裡話,但日本政府仍不會輕舉妄動。日本關切台灣有事無疑著眼於自身的南面安全,台灣獨派切莫見獵心喜,將岸田等人所言視為日本未來「一中政策」的鬆動亦或對台獨的贊聲。
結論
民進黨主政下的台、日關係,看似升溫,究其原因乃日本忌憚中國崛起,為「反中」而「挺台」,台灣儼然成為日本對中外交在美日同盟之外的一張牌,如此台、日的安保合作,滿足的是日本片面的安全需求,使台灣成為日本對抗中國的前沿與南面的安全屏障,而難以有效擴大台灣自身的外交及戰略安全利益,更令位處美、中對抗「戰略斷層線」的台灣只能被迫選邊,無法緩解
兩岸關係緊張,維繫台海穩定。
日本若心繫台海和平穩定,自民黨右派不應在台灣問題上再三挑事,謀取個人選票利益,為兩岸對立添柴助火,此將使岸信夫言下之「日本無法置身事外」的「台海有事」成為現實的麻煩,徒令日本在兩岸間失去必要的平衡,公親變事主。
不論誰主政日本,皆須盱衡中、美關係大局,放下個人的主觀感情好惡,從日本國家利益出發,應對詭譎多變的印太情勢,維護日本國民在意的安全與和平,而不會挾美、中對抗之勢,在外交及安保上暴衝。日本將自身定位為西方的成員,中、日關係改善存在結構的局限性,但誠如已逝美國東亞研究權威傅高義在《最後一課》中所言,中國是日本永遠的鄰邦,中、日可以不當情人,但不必為寇讎。
(本文已刊載於2021.10.01海峽評論月刊370期國際視窗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