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新台灣模式 飛蛾撲火

新台灣模式 飛蛾撲火

國政評論 永續

作者: 邱淑媞 ( 2022年4月25日 08:47)
關鍵字:新台灣模式 Omicron 居家隔離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本會自行拍攝,Omicron來勢洶洶、中研院P3實驗室病毒外洩?!-第十八場COVID 19疫情相關座談會。)
其實,誰不想過正常生活?問題是,在3月終於再度多日本土案例掛零、百業正要復甦、社交可望正常化、也能減少戴口罩的好光景之下,不正是絕大多數民眾都在過正常生活?如果想讓國際商務也正常化,那麼,有沒有更合適的開放時機或方法,例如入境對象開放但維持檢疫標準,或先讓大家喘息一段時間,等國際疫情趨緩、風雨變小再開放?不然也該先有更周延的應變整備、更科學的決策分析再開放。瘟疫肆虐,能算哪門子的正常? 必然又重創經濟。

Omicron並不輕微,在很多國家造成比Delta更高的新冠傷亡。有些國家刻意壓低新冠死亡數字,但總死因的超額死亡卻仍是大幅且長時間上升,並沒有比Delta遜色多少。群體免疫並不存在:英國人95%有免疫力、超過90%的長者打了第3劑,一樣死傷慘重,並且正歷經第二波傷亡。兒童染病比前幾波更嚴重,有腦部病變、多重器官系統發炎,且恐留下新冠後遺症。

各國與病毒交戰的減災心得是:一、疫苗打底減重症:高齡者第3劑接種率越高越好,最好95%以上,6~11歲開放施打。二、檢驗量能是重中之重,校園、職場與健康照護場所必須規律做檢驗,以減少爆發群聚之風險。三、做好空氣傳播防護,必須戴更高品質的口罩(N95或雙層口罩),加強通風,在人群雜處之處增設HEPA空氣清淨機;若必須脫下口罩時,最好在有做社交泡泡的場所或戶外(例如在戶外通風處用午餐)。四、備足抗病毒藥物,強化基層醫療防線。

當疫調已無法進行,就必須有普及而便利的檢驗。檢驗頻率與降低群聚之效果呈正相關;每天驗可達最佳效果。普及檢驗是及早發現的關鍵,也才可能在黃金時間(發病5天內)及早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減少重症。

在各國自身情境下,重症數與死亡數是與其總體感染數相依;不希望重症數衝太快、衝太多,則必須搭配動態的公共衛生措施,例如鼓勵遠距上班、遠距上課,在疫情升高時減少餐廳內用人數、限制大型活動等。若堅持正常生活,疫情就會斷崖式加速失控。

醫療崩潰並非疫情失控主因,而是疫情失控的下場。Omicron時代的醫療崩潰,與醫師們傳統的想像不一樣,並非來自收治確診病人,而是來自社區疫情,經由工作人員或探病者傳入醫院與機構。醫院可以拒絕家屬探視,卻不能沒有醫護上班。社區疫情越嚴重,醫護越容易在社區遭感染,透過照護病人、與同事吃飯、開會,成為走動式傳染源,造成大量醫護被隔離,癱瘓醫療人力;更糟的是,院內都是高風險者,一旦感染,死亡率非常高。這就是我所稱的「病毒攻入心臟」,也才是全球Omicron下醫療崩潰的真相。

醫師們高喊保留醫療量能之際,卻沒有建議政府擴充緊急隔離處所、沒有要求提高防疫作為,反而是叫政治人物把病人推回家裡、感染家屬,甚至高喊與病毒共存,這反而是加速社區疫情失控,增加醫院淪陷風險;而且,隨染疫人數上衝,重症數也竄升,再多加護病房也不夠用,完全是緣木求魚。

而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自去年讓許多病人慘死於飯店,如今侈談開放多時,仍沒有備妥緊急隔離資源,才每日300多例就高喊居家照護,要人民一人感染、全家遭殃,既沒有給N95,也沒有教導使用HEPA、住在有窗的房間,根本是增加家庭悲劇。試想:當有人遭家人感染傷亡,活著的人會有多麼自責、難受!

種種跡象很清楚顯示,不論是中央的民進黨,或地方的新北市政府,在決定開放或「與病毒共存」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決定、防疫負擔與社會負擔會高到什麼程度,好像以為真的是放假、什麼都不做,風雨就會過去。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有準備,等人死了,互推責任,有用嗎?人死,還能復生嗎?商家倒閉了,損失的財產回得來嗎?

去年,雙北靠「逆時中」,讓疫情重新歸零,但,5至11月的疫情釀成830人死亡,不僅致死率高達5.7%,為全球同期之3倍,更可怕的是,5至7月台灣的總死因死亡數有驚人的超額,6月的超額死亡達到無疫情時的15.29%,而2021年5~7月總死亡數比2020年同期高出5572人(13.4%)。

人禍未遠,今年又搞出防疫「新台灣模式」,綠營的高雄、屏東、桃園首長,紛紛「逆貞昌」求生,倒是已有去年傷亡經驗的新北,反而要跑前鋒,迫不及待與病毒共存,人民怎能不被火紋身?

(本文曾刊登於111.04.19中時時論廣場)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永續

兩岸共同防疫 過個健康好年
金傳春 ( 2023年1月5日 09:24 )

新興呼吸道傳染病在全球流行,於群體免疫力低的初始期,易在人口多且密度高的都會區之流行幅度較大。1918年新型流感H1N1病毒流行全世界時,發現第2波的致死率較第1波為 ...

國政評論 永續

冬天多病毒入侵 須超前部署
金傳春 ( 2023年1月4日 08:13 )

今年十一至十二月,許多國家面臨新冠病毒、人流感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三種病毒的流行,加上近數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已在歐洲、美洲、亞洲禽類擴大流行,在山雨 ...

國政評論 永續

錯買二代疫苗 還替美國圓謊
王任賢 ( 2022年9月5日 09:15 )

最近因為新冠二代疫苗的採購,出現了輿論期望與官方採購的落差,不禁讓人再度回想起陳時中種種疫苗的採購黑箱。二代疫苗的狀況不完全等同於一代疫苗,關注點應該在政府是 ...

國政評論 永續

猴急開放為哪樁 答案終揭曉
邱淑媞 ( 2022年7月19日 11:15 )

蘇院長在民進黨全代會報告施政績效,指出在主要的國家中,台灣染疫死亡率最低,超額死亡率是世界第3低,引起死者家屬與數十萬以上正為新冠後遺症所苦者群情譁然。似是而非 ...

國政評論 永續

超額死亡 陳時中惡意落跑
王任賢 ( 2022年7月14日 10:40 )

其實很多專家都誤會了,如果去看美國衛生部門對新冠重症治療的指南,抗病毒藥物已經完全沒有角色。需要住院的病例,從需要氧氣支持開始,所有的治療指南都只推薦類固醇, ...

國政評論 永續

台灣超額死亡率 誰造成的
王任賢 ( 2022年6月23日 08:43 )

BA.4或BA.5的變異病毒株進來台灣是無可避免的,但是要引起像BA.1或BA.2的超額死亡,絕對不能只由實驗室的數據、與肺部組織的親和力資料就能簡單預測。在歷史上多的是毒性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