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在三月二十二日用他們手中的這張票,選出馬英九作為新的國家領導人之後,馬英九也不負眾望,在黃金一週內展現了「內外兼顧」的治國理念與步驟。他先是在當選後首日召開國際記者會,闡述兩岸與台美關係的修補方案,使得他在五二○就任前的訪美之行也獲得善意的樂觀期待。接著他又展開感恩與謙卑的全台謝票行程,一一告訴支持者有關他上任後未來發展台灣經濟的堅定方向,目前這兩個方向都獲得了良好成果,同時也讓國內外都感受到他將「內外兼顧」的治國理念與步驟。
因此,在選後的黃金一週內,馬英九所展現的這些作為讓人印象深刻,除了讓我們週邊的國家與區域對八年來台灣是「麻煩製造者」的負面印象一掃而空之外,同時也強化了支持者對他上任之後將逐一兌現承諾的期待。
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曾經提出上任後也不會漠視另外五百四十四萬選民的意願方面,似乎顯得說服力可能不足,譬如說,馬英九提到中正紀念堂稱的爭議,認為應該按照民主法治程序來處理,基本上,我也支持馬英九這種民主不能離開法治的原則,這個原則絕對於法有據,而絕非如呂秀蓮副總統所說的是意識型態問題;但以選後一週來馬英九所展現的作為來觀察,我覺得對另外五百四十四萬選民的說服力似乎顯得比較不足。
馬英九選後展開謝票感恩之旅,向支持選民闡述他將如何治國的理念,這個作為頗為正確,不過,如果他要成為一位全民愛戴的領袖,仍然還是要對另外五百四十四萬選民加強溝通,或許他們經過民進黨八年來執政的洗腦,在理念上短期內難以改變,但馬英九在態度上的說服要更為低調。
又如對陳水扁國務機要費特赦的爭議,馬英九認為要三審定讞之後才有所謂的特赦,但我總覺得好像差了那麼一點點的味道,是不是未來三審判決下來一定有罪?要是一、二審無罪判決,也就沒有所謂的特赦問題,因此,馬英九在一些細節、態度方面,總難免讓人有所質疑,即使這些質疑的人只有百分之一,但這百分之一的人很可能就是馬英九要溝通說服的一群,如果馬英九重視將近八百萬支持者意願之外,也能夠不要忽略另外五百四十四萬選民的意願,可以預見,他將是一位具有真正高度與寬容胸懷的領袖人物。
(本文刊登於2008-03-31╱中華日報╱第A4版)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