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中國現代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五四運動的九十週年。有關單位於五月四日,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了紀念會及有關文獻的展覽會,值得肯定。今天我也要來談五四。
如所周知,五四運動是中國知識份子和人民起來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之霸道行為的愛國運動。一九一四年七月在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不顧其同盟國英國的反對,對德國宣戰,攻下德國租借地膠州灣,佔領整個山東半島,其目的在於要獲得德國在中國的特權地位和利益。
不特此,日本更乘歐洲列強忙於與德國打仗,無暇顧及東洋的一九一五年一月,突然向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提出震撼全世界的二十一條五項的要求。這簡直是趁火打劫的勾當。
日本以各種脅迫方法對付中方,但袁世凱政府以非常巧妙的外交戰術把日方耍得團團轉,交涉一再拖延,繼續到該年五月。日本增加兵力,終以最後通牒成立交涉,故袁政府定五月九日為「國恥日」。
一九一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國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八月十四日對德國宣戰。從斷交到參戰大約有半年的時間,這是因為國內外的複雜情形所造成,極其錯綜複雜,故暫時不談。
大戰期間,中國的政情因內亂的加激和軍閥諸勢力的抗爭,突顯出舊文化的黑暗面,同時也展開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啟蒙文化運動。而為其點火者是以胡適為首的白話文學的提倡,由之促使了被認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出色的大文學家之一的魯迅。
第一大戰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結束,在巴黎和會中國提出希望能解決以下四個問題﹕(一)不透過日本,直接收回德國在山東所享有的各種權益﹔(二)廢除所謂二十一條要求的結果所簽訂中日間的各種條約及各種協定。(三)取消德奧兩國在中國所享有的各種權益﹔(四)以將來要廢除各國和各國民在中國所享有的一切權益為目標,作全盤的重新檢討。對於中國上述的希望和要求,因列強各懷鬼胎和國家利害的作祟,仍然按照日本的希望和要求,將山東半島的各種權益給予日本,中國在巴黎和會敗的一蹋糊塗,慘不忍睹。
對於這樣的情勢,全中國掀起激烈的反日和抗日運動,全球中國人的反對聲浪也集中於巴黎的中國代表團本部。北京政府因受這樣民意的壓力,遂訓令保留對德和談條約中有關山東問題的條款簽字。代表部認為以這樣強硬的交涉還是達不到目的,因此中國最後拒絕在凡爾賽條約簽字。
在巴黎和會,山東問題傳來對中國不利時,北京三千多名學生提出「外爭國難」、「內懲國賊」、「拒絕簽訂和平條約」、「誓死取回青島」、「排斥日貨」等口號,舉行大遊行,襲擊被視為親日份子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和當時在北京的駐日公使章宗祥,故與北京警察衝突,這就是五四事件。
五四事件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後來漸漸變成有組織大規模而統一的大眾運動。學生的罷課以北京大學為代表。所以當時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順口溜﹕「罷不罷,看北大。北大罷,不罷也罷。北大不罷,罷也不罷。」它的意思是說,北京學生的罷課以北大為準。北大罷課,其他大學不罷課也算罷課,北大不罷課其他大學罷課也不算罷課。由此可見北大學術地位之崇高和權威。
(本文刊載於98.05.09 民眾日報4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